由安琪诗而说诗(文/江飞)

标签:
江飞安琪长诗选文化 |
分类: 人论安琪 |
由安琪诗而说诗
文/江飞
收到安琪寄来的诗集《你无法模仿我的生活》,是在这样炎热的一个午后。紫色的封面,仿佛来自于另一个季节的召唤。这是一本浓缩了一个诗人在时光的隧道中勘探生活和检视生命的历史典籍。我可能无法真正理解一个“被诗神统摄着”的灵魂,但我能感知到在对诗歌的膜拜和追寻中,她确实已“成为诗的肋骨”,或者更准确地说,她已成为诗的“中间”的那根肋骨。对于像我这样的准诗歌爱好者来说,阅读这样的庞大而深邃的长诗,无疑是艰难而幸福的。尤其在这样燥热的时节,尤其在这样的文学苍茫的时代。
写诗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她/他们的思想比其他人更神圣地与语词相遇,与它们相拥共度。日常中的人对词语往往是熟视无睹的,他们常常直接穿过符号的玻璃,而直抵指涉的事物。他们要的只是直感的快意,而非曲折的暧昧。而诗是暧昧的动物。当然,诗人不是猎人。“诗歌是旨在表达的话语”(雅各布森语),表达了什么(what)对于诗人或者读者来说,其实并不紧要,重要的是如何(how)表达的,表达自身的特色是什么,词语符号在组合与置换中又获得了或产生了怎样的生机与张力。
每一首诗应当都是诗人生命体验的物化,我们可能无法在词语中复原这种体验,但可以在词语的“踪迹”中寻觅它们来时的路径。这条路可能也被诗人细心地打扫过,但或许还有着扫帚的印痕,几片刚刚落下的枯叶,或是历史遗留的气息。诗人在词语的森林里漫步或奔跑,时间的脚步比他/她的更要迅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切入一首诗,便是与时光狭路相逢,与每个词语对抗、搏斗,可能这些词语身上还带着诗人曾经与之搏斗的伤痕和血渍,意义在对峙中生成,正如一首诗,像婴儿一般在苦痛中诞生。一个“无法模仿”的婴儿。
当然,我们听到的可能已不是哭声,而是静穆的轻轻的呼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江飞的书
这是一本迟到之书,此刻,它依然在路上。因为迟到,所以欣喜也仿佛被水洗过了一般。尤其是当我的学生们都出版了几本集子之后,这种欣喜几乎消失殆尽,倒更像是对已逝光阴的祭奠。
我只能说,在这个非文学的时代,能够不用自费而出版一本纯文学性的散文集真不容易。0稿费,120本样书,这已是很不错的结果,至少不用交什么“版面费”,我该知足。
无论如何,衷心感谢本丛书(“青少年必读的当代精品美文”)的策划人徐迅老师、主编沈天鸿老师以及出版人张海君先生。这年头,认真地做一件事,做成一件事,多么难!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故乡“罗岭”和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
————————————————————————————————————————————
【相关链接】安琪的书
《你无法模仿我的生活》,一部足以挑战你阅读极限的长诗选。
欢迎邮购。每本100元。
自费印刷,印数极少;谢绝索要,也不交换。
地址:100006
北京东城区甘雨胡同53号万博写字楼111室黄江嫔
中国建设银行(储蓄卡) 6227 0000 1170 0099 609 黄江嫔
中国工商银行(储蓄卡) 6222 0202 0010 0327 028 黄江嫔
(打款后请博客纸条告知并留地址以便快递您。也可短信我18810081765。一周后如果未收到书,请告知。收到也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