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如何更好地相遇

标签:
陈陟云张德明向卫国安琪文化 |
分类: 安琪文论 |
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如何更好地相遇
——《陈陟云诗三十三首及两种解读》读后
文/安琪
近几年,呼唤批评家回到文本,回到有血有肉的文字现场已成共识,基此有了《特区文学》迄今已持续六年的“十面埋伏”联席阅读,有了潘洗尘创办《读诗》杂志和挑出当代李白的行动,有了伊沙在网易开设的“新世纪诗典”读诗会(惭愧本人在腾讯的读诗栏目没有坚持下来),有了手头这本《陈陟云诗三十三首及两种解读》。
陈陟云,1984年毕业于北大法律系,与海子是诗歌社团社友、同学和至交,确切地说他那时就已步入诗坛。后来因为工作繁忙,搁笔多年,但仍在潜心思考,积聚深厚的修养、文魂,大气的视野以及对世事人生和诗歌创作的渗透感知。当他再次回到诗歌创作队伍中时,便能迅速找回大学时代的诗歌手艺和新的手感。以上节选自程光炜教授为该书所作的序为我们概略勾勒出了陈陟云诗歌创作简史,而具体的文本探究则有待于两种解读的解读者张德明和向卫国。
说起张德明教授对文本细读的热爱大家并不陌生,此前他已经和诗人李少君合作过一本,该书不仅未让出版社贴钱反而还加印为出版社增加了产值,可见,诗歌文本细读是有它广大的读者群的。张德明一直有一个观点:只有不断阐释,仔细读解,诗歌的生命才可能被充分唤醒。这是批评家富于良知的声音,也是批评家对优秀文本负责任的态度。如果每个批评家都能唤醒他们选中的文本,无疑是对中国诗歌的莫大贡献。
此番张德明和向卫国联袂唤醒陈陟云诗歌的行动最终以这样漂亮的一本书的形式出现在我这个读者看来至少有如下两个意义:1)我得以认真用心阅读了陈陟云先生精选的三十三首佳作,说实话,此前我只知道陈陟云其人,他和黄礼孩合作主编的《诗歌与人:中国新诗90年序与跋》集中呈现了许多普通读者无法读到的现代文学史上重要诗歌选本的序与跋,使中国新诗90年的文本脉络于此得到明晰的串联,可谓功莫大焉。虽然那本书也收入了《中间代诗全集》的序,但我却未因此认真去读陈陟云的诗,可见本书后记作者所言“在精神快餐充斥的大背景下,诗歌阅读普遍存在忽略或粗疏的现象”确实存在。此次阅读我收获了《暗恋桃花源》《喀纳斯河》《梦呓》等值得回味再三的诗作,实属一大收获。2)在陈的诗歌文本之外读张德明、向卫国二君的解读,是喜悦之上的喜悦。凭心而论,如果仅仅只是陈陟云诗集,也许我依旧只会简要翻阅而静不下心去读,成天在诗中打滚难免会有审美疲劳,但这回不同了,有了张向二兄导游一样的解说,我不由得在心里掂量哪个导游更符合我对陈诗的阅读体认,为了这个掂量,我不由得把陈诗反复阅读,这样方能得出自己的判断。如此一来,我的理论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此为第二大收获。
阅读《陈陟云诗三十三首及两种解读》,我的脑海中时时闪现一个舞台画面,舞台上陈陟云化身为三十三首诗轮番上场,这三十三首诗就是三十三个具体生动的英雄或美人,而张德明和向卫国就是场上的评委,他们分析评判着英雄或美人的扮相和表演技艺,这里面,张德明像个温厚的长者深怀体贴语重心长地一一道出自己的见解。而向卫国则有点角色错位地与英雄或美人一起演起了剧情,他感同身受于英雄或美人的一举一动,并附加进去自己热血沸腾的评论语言作为英雄或美人的画外音。至于我的这些观感是否准确,那就只好请其他的读者加入观众的行列,一起来感受本书了。
法国思想家埃德加·莫兰说,“一个理论不是认识,它只是使认识可能进行的手段;一个理论不是目的地,它只是一个可能的出发点;一个理论不是一个解决方法,它只是提供了处理问题的可能性”。《陈陟云诗三十三首及两种解读》用扎实的诗歌和与诗歌文本休戚相关的批评文字为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如何更好地相遇,作了一个有益的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收到陈陟云寄来的《陈陟云诗三十三首及两种解读》100本,印制非常精美。这是三个人共同完成的一本著作,陈陟云的诗歌深富意味,两位解读者也颇为用心,尤其向卫国的解读值得参阅。
版权:《陈陟云诗三十三首及两种解读》,陈陟云、张德明、向卫国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9月版。
【附】目录
目录
序(程光炜)
1、杯或手:一种存在或缺失
让生命走向高远
诗歌之痒或打开世界的钥匙为何不能使用?
2、梦呓
时间密码与爱情体验
为时代发明爱情(诗)的诗人
3、时日
生命意识与历史焦虑
面对着深渊之上孤独的倒影
4、洪水
爱的高峰体验
诗歌中的“身体”形而上学
5、暗恋桃花源
革命+恋爱
“桃花源”:三重隐喻,情何以堪
6、幻觉的风景
在幻觉中领悟爱的真谛
诗产生于将幻觉体验为真实之处
7、深夜祈祷
声音里的情与爱
谜底揭开为何发现了谜面
8、深度无眠
思想者往往会失眠
“凌晨三点”:诗歌的绝望和挣扎
9、事物的确定性
爱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
不确定的确定
10、一生不变的爱情
犹豫是爱的大敌
爱情的理想否证理想的爱情
11、化境
爱情的空间与生命的编码
诗歌:作为“穿越”时空的界面
12、梦已千年
千年等一回
袖珍版的《前世今生》
13、桃花雨
桃花落下,人面何处?
桃花缤纷,心“雨”只此一瓣
14、与一滴雨的邂逅
在偶然中思考永远
一滴雨改变世界
15、红酒
人生难得恣意时
岁月之酒为谁而醉
16、画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一则现代的聊斋
17、雨在冬夜
爱的焦渴在心头淅沥
冬夜小雨泣如诗
18、雨在远方
想象一场美丽的爱与忧伤
“雨”:个体诗学的存在论本体
19、喀纳斯湖
男儿自有英雄梦
以诗歌的骄傲对抗历史的武功
20、喀纳斯河
彼岸的诱惑
对岸之思与对岸之诗
21、总想静坐于一棵树下
让超速的生命暂缓下来
穿上红舞鞋的人类需要的只是一棵树
22、独守一份孤独
独守孤独,抗争命运
绝对的孤独发明绝对的赞美
23、残酷的植物
欲望满足与生命沉沦
手的思念
24、毒药
生命是面向死亡的存在
无语之词
25、深夜醒来独观黑暗
解开内心的谜团
瞬间照亮永恒
26、另一种雪景
爱的辩证
诗歌就是从死亡的方向看
27、千面狐
生命的可能性
我爱狐狸精
28、把水点燃
致命的柔情
那个点燃湖水的人是谁
29、老屋子
“只因孤单而被注目”
物之秘史,何人可窥
30、石子
存在与时间的意义关系
石子与人:存在内部的差异追问
31、盛夏里的向日葵
一生一场精神的大雪
一把瓜子的前世今生
32、清明即景
中年的沉思
无人表态的时代
33、那人是三十三只鸟
有信仰和追求的生命终将不朽
诗歌的荣誉尽归于“她”
后记(陈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