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的诗歌革命:安琪首开腾讯微专栏

标签:
微博时代诗歌革命安琪腾讯微专栏文化 |
分类: 安琪收藏 |
安琪的《诗人访谈》、《安琪读诗》与伊沙的《新世纪诗典》遥相呼应,在诗歌面前,熟悉而亲近,他们都是可爱的战友,同样让人充满期待。
安琪谈诗微专栏(由此进入微专栏)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1-06/17/121549653_11n.jpg
《诗人访谈》是中间代诗人安琪与腾讯读书频道联合出品的诗人访谈和诗点评专栏,与安琪之前所做的“中国心灵访谈系列”,“中间代诗人访谈系列”,“柔刚诗歌奖访谈系列”等专栏具有对接和继承性,在此,安琪将对1990年以来当代优秀诗人逐一专访,并邀请被访诗人与读者通过微博进行交流,通过这个平台的建立,旨在繁荣诗坛、复兴汉诗,也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当代优秀诗人。
《安琪读诗》就腾讯微博近期火速窜红的“微诗体”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微诗体”的导火索并不像“梨花体”背后有个赵丽华(微博)、“羊羔体” 背后有个车延高那么显著,“微诗体”的背后是一个集体,是无数热爱诗歌默默无闻的草根和众多知名诗人的共同参与。“微诗体”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与中间代诗人安琪的参与密不可分,2001年安琪命名了中间代,并身体力行地推动中间代的发展,历史的巧合,十年之后的2011年安琪也参与了“微诗体”的建设和推进,“微诗体”的点评工作在安琪的努力和操持下,“微诗体”才真正的算是浮上了这个微博时代。
专栏诗人简介
安琪,1969年生人,本名黄江嫔,福建漳州人。
1988年7月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
1995年12月获第四届柔刚诗歌奖(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光明教授撰写授奖词并颁奖)。
2000年4月参加《诗刊》杂志社主办的第16届青春诗会。
2001年和黄礼孩联手主编《诗歌与人——中国大陆中间代诗人诗选》,首次提出“中间代”诗歌概念,推出了一代诗人,被视为填补了诗歌史代际概念的一个空白。“这一命名的意义可能是: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一代诗人对自身诗歌写作’做‘‘现身说法’与‘自我证明’,并以‘运动’的方式表达对新诗永无休止的‘运动’的厌倦,力图让一些未被卷入‘运动’而‘被屏蔽在人们视野之外’的优秀诗人的创造得以彰显。”洪子诚教授在2005年再版的《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中对“中间代”如是说。
2005年获广东《女子诗报》社、香港两岸三地女性诗歌研究会联合评选的首届女性诗歌奖。
2006年4月获诗刊社、中国妇女报等联合评选的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
2006年12月获南京现代汉诗研究计划小组评选的诗歌贡献奖。
2007年7月获《诗歌月刊·下半月》评选的十佳青年诗歌编辑。
在《人民文学》《诗刊》《十月》《解放军文艺》《星星》《诗选刊》等数十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文数百篇。
诗作入选《中间代诗全集》、《新中国60年大系/诗歌卷》《现代中国文学精品文库诗歌卷》、《新诗200首导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必修课)、《中国新诗90年90家》、《当代亚洲诗人11家》(韩国)及各种年度选本等百余种。主编有《中间代诗全集》(安琪、远村、黄礼孩/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民刊《第三说》(与康城合作)。
出版有诗集《歌·水上红月》《奔跑的栅栏》《任性》《像杜拉斯一样生活》《个人记忆》《轮回碑》等六种。
曾在《星星》理论月刊、《特区文学》、《经济观察报》、《滇池》等报刊开设过诗歌理论、诗歌访谈专刊或专栏。
曾参与编撰《大学语文》教材(杨四平/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大学语文实用教程》(熊家良、祝德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新华网转: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1-06/17/c_121549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