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腾讯微博微诗接力点评王敖、吴投文、嘎代才让、昌政诗作

(2011-06-13 16:50:58)
标签:

王敖

吴投文

昌政

嘎代才让

安琪

腾讯微博

微诗

文化

分类: 安琪文论

腾讯微博微诗接力点评王敖、吴投文、嘎代才让、昌政诗作

《绝句》

王敖

 

让我们回头醒来的,让我们用十年二十年

去风干晾晒,那鲨鱼咬断的颈椎一般散架的几句

 

我们用来描绘,生死的黑白起伏如海豚,和世界

跌倒在我们眼里的万分之一,并坚信呼救的人掌握了小概率

 

【赏析】

当代诗人写绝句,除了保持它四句一首的形体外,已不在乎它的“联句共韵”(语出《文心雕龙》)了。当然,我们也可撇开它源自古典传统的望文生义而取其“绝”和“句”的组词结构称其为“独一无二的句子”,对本诗的解读主要为的是这“独一无二”。

前两句其实是一个长句子,“几句”之前的那一长串定语辨析了存在于“我们”之间长达“十年二十年”的某种折磨身心的语词状态,它在某一个时刻对我们的惊动(“回头醒来”),它要求于我们的需借助强大自然力(“风干晾晒”)来遗弃或遗忘的勇气,它显而易见的不得不诉诸暴力血腥(“鲨鱼咬断”)方能达致“散架”的结局,这,究竟是怎样的“几句”?

后两句解决的就是这一个“究竟”。诗人用什么来描绘,用的就是前面那复杂的长时间段的在紧张的冲突对撞中颈椎一般一节节的“几句”,他用这“几句”来描绘什么?描绘生死,描绘世界,描绘人。看起来这都是极大的命题好在诗人深谙拟物(海豚)、对比(黑白)、拟人(跌倒)、夸张(万分之一)、象征(小概率)等修辞术,而恰恰是这些修辞术的使用使生死的非此即彼性(黑白起伏,两组反义词的寓意)和不可预测性(海豚,滑溜的寓意)被如此精彩地归结出来。更为精彩的当然还是世界与人的关系,当诗人让世界这一庞然大物跌倒在我们眼里,诗人其实说出的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我们认知了世界多少?诗人说:万分之一。仅仅这万分之一就能让人承受不了而“呼救”,诗人似乎很乐意人的“呼救”他坚信,只有“呼救的人”才能掌握“小概率”,小概率什么呢?我以为应该是“小概率的得救”,进一步推断,那些不呼救的人则连一点得救的概率都没有。“绝句”之“绝”在此演化出它的另一意义“穷尽”,“句”则是诗中的“几句”,合起来即为,穷尽一生的语句,能够直面生死、世界和人的,也无非这么几句。

说实话,这四行诗尽可以取《绝句》以外的任何一个题目但王敖偏偏用了《绝句》,王敖曾有言“我更信任诗歌,是它在更新我们的基本隐喻,并以最集中的方式凝聚意义”(语出《怎样给奔跑中的诗人们对表》),经由本诗,王敖脱离古典语境下“绝句”一词语义的构想得到了尽情与任性的拓展,但这一切依然在规则之内——

生活的主观主义总是失败于生死和世界所加诸我们的强大的客观主义。

                                                                            (安琪)

 ——————————————————————————————————————————————

腾讯微博微诗接力点评王敖、吴投文、嘎代才让、昌政诗作

《孤独者》

吴投文

 

我看见你

在地陷中挣扎的大恐龙

慢慢变成一堆骷髅

 

在骷髅的上方

有人穿过铁丝网

搬走一块发热的陨石

 

月亮照样悬在空中

它往茶杯里缩小

成为一只空洞的眼睛

 

最后剩下的

是你和我的影子

它们在镜中喃喃自语

 

【点评】

诗人从恐龙的遭际中遇见到了人类自身的恐惧、孤独与无奈,当然,这里的人类并非搬走陨石的“有人”,而是像诗人一样感觉到孤独的思想者和内心感受丰富者,他/她在静夜里品茗观赏月亮时竟然生发出月亮似空洞眼睛的感慨,显然预示诗人满溢周身的忧患意识。

                                                   (安琪)

————————————————————————————————————————————————

腾讯微博微诗接力点评王敖、吴投文、嘎代才让、昌政诗作

《史书》

 嘎代才让

 

已经习惯于安静。隔着语言

想起你。偶尔露出迷惘的微笑。那时凌晨两点——

我的高烧还没有退去。

 

我突然听见:你在说梦话,

喊我的名字,越来越清晰;我突然感知:

这是命运对我的几近吝啬的施舍;

极为欢喜。突然,我忽略了

黑夜;正俯身于一张地图上找你的位置,

眼睛渐渐发亮。

 

环顾四周,与内心的宗教

慢慢呈现出一种美,似乎一切都在诠释

轮回的交融与时差。若干年后,一卷历史书写的奇迹,

将会遍及整个佛法传诵的大地。

 

爱人,把你的病痛给我

连同你有意失声的一切;给我——

我在雪域大地,把一盏灯反复点亮,使你站在

夜的背后,也不会觉得惧怕。

 

我爱你;如果我停止爱你,

天空早已标明为我下一场雪,清洗我身上的灰尘

和与神俱来的仁慈;

将我埋在其下,永世不得复生。

 

【赏析】

他们都在患着爱情病,这使他们的爱显得热烈而迷狂,他听到她在说梦话,他是在高烧中听到她在说梦话因此这梦话不知真假,也许她真的说了也许,这只是他高烧的幻觉。他们,被命运制造出的距离分置于黑夜两端而他说,他会为她反复点亮一盏灯使黑夜永不令人害怕。他在病中却还在乞求传染她的病,两个患着爱情病的人在相互的呼寻中品尝了时差的美,轮回的美,这是一段必将被书写的爱情史书,属于他们俩。

《史书》借助心灵体验的无限可能把属于两人的爱情世界放到极大。又依凭语言的错位嫁接刺激了读者的想象力蓬勃生发,它有迫切的利痛,也有纯粹的仁慈。

                                                                    (安琪)

——————————————————————————————————————————————

腾讯微博微诗接力点评王敖、吴投文、嘎代才让、昌政诗作


《行者》

昌政

 

减去什么你才等于这个秋天?

捡草籽的午后

有一场雨在你的

篮子。有一阵风在你的

脚步声里。

 

你在路上。

你在消失。

 

【赏析】

我看见了“行者”在生命想象力中间的步伐。

“减去什么你才等于这个秋天?”诗人几乎是在不知所措地喊着,“秋天”是及物而鲜明的,可是“什么”是模糊或者说还没有明示的。在不断“减去”的同时,生命的厚度却是在增加:有“一场雨”在“你的篮子”、有“一阵风”在“脚步声里”,显然关涉对自我、对世界、对诗歌、对伤口的看法。无穷无尽的“你”永远只是“在路上”“在消失”,仿佛西西弗斯,前赴后继。本诗的力量蕴含在文字的禅意里。

                                                                 (安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