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王敖《绝句》/安琪

(2011-05-31 19:01:37)
标签:

王敖

绝句

安琪

清平

文化

分类: 安琪文论

一步步重新定义绝句

——读王敖《绝句》

文/安琪

 

当代诗人写绝句,除了保持它四句一首的形体外,已不在乎它的“联句共韵”(语出《文心雕龙》)了。当然,我们也可撇开它源自古典传统的望文生义而取其“绝”和“句”的组词结构称其为“独一无二的句子”,对本诗的解读主要为的是这“独一无二”。

前两句其实是一个长句子,“几句”之前的那一长串定语辨析了存在于“我们”之间长达“十年二十年”的某种折磨身心的语词状态,它在某一个时刻对我们的惊动(“回头醒来”),它要求于我们的需借助强大自然力(“风干晾晒”)来遗弃或遗忘的勇气,它显而易见的不得不诉诸暴力血腥(“鲨鱼咬断”)方能达致“散架”的结局,这,究竟是怎样的“几句”?

后两句解决的就是这一个“究竟”。诗人用什么来描绘,用的就是前面那复杂的长时间段的在紧张的冲突对撞中颈椎一般一节节的“几句”,他用这“几句”来描绘什么?描绘生死,描绘世界,描绘人。看起来这都是极大的命题好在诗人深谙拟物(海豚)、对比(黑白)、拟人(跌倒)、夸张(万分之一)、象征(小概率)等修辞术,而恰恰是这些修辞术的使用使生死的非此即彼性(黑白起伏,两组反义词的寓意)和不可预测性(海豚,滑溜的寓意)被如此精彩地归结出来。更为精彩的当然还是世界与人的关系,当诗人让世界这一庞然大物跌倒在我们眼里,诗人其实说出的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我们认知了世界多少?诗人说:万分之一。仅仅这万分之一就能让人承受不了而“呼救”,诗人似乎很乐意人的“呼救”他坚信,只有“呼救的人”才能掌握“小概率”,小概率什么呢?我以为应该是“小概率的得救”,进一步推断,那些不呼救的人则连一点得救的概率都没有。“绝句”之“绝”在此演化出它的另一意义“穷尽”,“句”则是诗中的“几句”,合起来即为,穷尽一生的语句,能够直面生死、世界和人的,也无非这么几句。

说实话,这四行诗尽可以取《绝句》以外的任何一个题目但王敖偏偏用了《绝句》,王敖曾有言“我更信任诗歌,是它在更新我们的基本隐喻,并以最集中的方式凝聚意义”(语出《怎样给奔跑中的诗人们对表》),经由本诗,王敖脱离古典语境下“绝句”一词语义的构想得到了尽情与任性的拓展,但这一切依然在规则之内——

生活的主观主义总是失败于生死和世界所加诸我们的强大的客观主义。

 

                                         2011-5-31,北京。

 

《绝句》

王敖

 

让我们回头醒来的,让我们用十年二十年

去风干晾晒,那鲨鱼咬断的颈椎一般散架的几句

 

我们用来描绘,生死的黑白起伏如海豚,和世界

跌倒在我们眼里的万分之一,并坚信呼救的人掌握了小概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