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主编流水账(十八)

(2010-12-06 12:05:12)
标签:

转载

分类: 安琪转载
一本安静,耐读的刊物——《教师月刊》。

主编流水账(十八)

 

因为一位在世界宣明会World Vision做慈善工作的老乡的介绍,1129日周一下午,到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北京兴华学校,参加世界宣明会在这里做的“励学金颁发仪式”。

作为一个国际慈善团体和国际性救援及发展机构,世界宣明会的创立,起源于对一个孤苦女孩的爱心。1947年,世界宣明会创始人卜皮尔博士来到中国,在厦门遇见无助的小女孩白玉,深受感动,掏出身上仅有的5美元,作为资助白玉饮食之用,并承诺以后按月寄5美元,作为她成长的需要。

1950年正式创立以来,世界宣明会的工作逐渐从单纯的儿童资助,扩展到以儿童的生存环境为着重点,关顾儿童的教育、营养、健康的基本需要,并关注整个贫困社区的发展,包括山区生态环保、农田水利、灾难回应,以及教育卫生、特殊儿童和特殊人士服务等。

世界宣明会认为教育是摆脱贫穷的关键和根本力量,也是缔造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因此,世界宣明会特别关心儿童的处境与福乐,关注女童教育、性别平等。

1962年,世界宣明会在香港成立办事处。1982年,进入中国内地,目前已在国内40个地区设立项目点,共有520多名全职人员分布在这些项目点工作。

因为这个活动,我认识了世界宣明会北京项目官员梁卓然先生。活动上,这位香港青年作了简短发言,向接受励学金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介绍了世界宣明会的宗旨,以及这批善款的来源:香港普通市民从自己的生活节余中捐献出来的。其亲善、谦卑的姿态,令人感慨。我不禁想起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那种“恩赐”的嘴脸。

真正的慈善事业,最主要的一定不在“钱”上,而是爱心的传达,平等、正义理念的传播。

通过百度,我读到了这样一段话——这是世界宣明会的核心信念:

“我们效法耶稣基督的榜样,本着他的爱和热诚,认同贫穷、受欺压、受歧视的人,呼吁人与人之间没有歧视和无条件的爱。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让我们服务的对象感受到尊重和温暖。

我们委身于穷人,希望和他们一起面对贫穷和灾难,感受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社区的群众工作、生活在一起。

我们重视人的价值,坚信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成人还是孩童,疾病还是健康,残疾还是健全,也无论文化的高低、民族的类别、地区的差异、性别的不同,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我们是合作伙伴,结合政府、机构、组织特别是群众的力量,共同合作执行项目,将有限的资源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我们拥有共同的目标,彼此认识、了解和互助。

我们是管家,资源的有限,要求我们善于运用及管理资源,更好服务我们的对象,同时我们言行诚实。无论是捐献者,社区发展计划中的社群、政府和公众,我们均以开放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人们努力向公众传递一个与事实相符的形象,我们务求言行一致。

我们迅速回应,当灾难发生的时候,时间就是生命,以最快的速度有智慧的回应当地的需要,解决困难,挽救生命。不但针对灾难,面对困难、问题、事件,我们同样迅速回应。”

我甚至觉得,这是多好的教育理念啊!只要我们的教育做到了其中一点,不管学生还是我们教师自己,都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感受、更正面的生活。

活动结束后,我和北京兴华学校校长邢希兰又聊了一个多小时。

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的艰难办学处境,媒体的报道已经非常充分了,而我更愿意了解的,是教师的情况。说到教师待遇及工作强度,邢校长多次红了眼圈,几欲落泪:一、二年级的教师包班,每天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8点,每周30节课以上;一位本科毕业已有5年教龄的教师,现在月薪1300多元,没有其他任何福利;教师每年领10个月的工资……

最后我给邢校长拍照的时候,她整了整衣服说,你看我像不像北京大妈?

123下午,到北京电影学院采访崔卫平教授。崔教授赠送了她的新书《思想与乡愁》。这个采访多亏诗人安琪的牵线。采访结束拍照的时候,安琪的肚子发出了咕咕的声音,搞得她自己都不好意思,只好自嘲说,肚子最诚实,怎么难受怎么叫。因为赶时间,她顾不上吃午饭就赶过来了。

告别崔教授后,赶紧带安琪就近找了一个地方用餐。随后到小西天见来京参加华德福教育活动的徐莉同志。

20071月在福州的生命化教育研讨会上打了照面后,和徐莉这是第二次见面。在小西天附近的老故事餐吧,我们一夜瞎聊,还情不自禁电话骚扰了山东赵赵。徐莉跟赵赵说“我和你在同一个地方喝同样的酒见了同一个人”。今年入秋的时候,赵赵和她的同事来京参加教育培训,我们就在这个地方见面吃饭聊天空。

第二天下午相约继续聊,还是选择了老故事餐吧,喝了徐莉带来的一系列好茶。巧遇来京的山东寿光世纪学校郑立平老师、山东寿光西城小学吴文庆校长和河北饶阳中学王杰英老师,就一起吃了晚饭。席间老毛病发作,三句不离教育、教师和《教师月刊》。郑立平老师特别交代,下周他的班主任研究团队有个活动,可以给他寄一些杂志,他会作个宣传推荐。

说到《教师月刊》,徐莉的意见真是“毒辣”,有些看法把我吓出了冷汗。做教育媒体,在徐莉的观念体系面前,避免不了是一场冒险。

也难怪,这个“80前”教师,现在的阅读已经进入政治哲学、地缘政治。明年第2期的“新青年”专栏,主角就是她。

 

相关链接:安琪报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0nfxl.html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