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认祖归宗视频

(2010-09-13 22:07:42)
标签:

江夏

黄氏

源流

研究会

认祖归宗

视频

百里弦歌

黄江嫔

情感

分类: 私人照片

                     到“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认祖归宗视频

感谢百里弦歌将2010年8月8日回乡期间带我到“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拜访诸位同宗前贤的过程录制成视频,使我得以重温那个温暖的记忆。视频如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5DQLcNGSso/

————————————————————————————————————

【相关链接】《现代生活报》“中国当代诗人访谈系列”节选。

 

王西平: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史蒂夫·奥尔森曾说过:“我敢打赌,只要再在谱系方面下点功夫,我就一定能再和某个王室攀上亲戚。”最近你在漳州举办了个人寻根会,是不是如史蒂夫·奥尔森所言,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呢?说说这次“寻根”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安琪:你所引用的奥尔森的话不禁使我想起同样出自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1967年提出的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简单说就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六度分隔”随着通讯工具和互联网的普及应该已经变作“三度分隔”了吧——认识一个陌生人只需通过三个人就够了。这个理论说明了社会中确实存在着优化人际关系的一个合理链条,这链条能够带你到许多遥远的乃至梦幻般的人/事场域。中国人依托姓氏攀上某个王室亲戚则典型属于“一度分隔”,只要同姓便有“一家人”的自我期许,至于王室亲戚认不认就另当别论20108月我回了一趟老家,父亲带我到“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去拜访诸位同宗前贤其理由在于此前的7月,研会领导班子因为读到《闽南日报》为我做的专版后发现,这个安琪本姓黄,于是联系到我父母处,遂约好以后见个面。那天我本以为就是家常聊天,不料到研究会后发现班子成员都来了,并很隆重地通报了工作情况。我既感动又惭愧,很希望今后能为黄氏研究会做一些具体的工作。所谓的寻根其实就是每个人内在的“身份认同”诉求,这是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乃至世界的一种认同。我们都知道的现代人面对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寻根”可以作为解决的方式之一。如果要具体到个人目的我必须说,“认祖归宗”在我更多的是回报父母的一种夹杂着愧疚的报恩之举,我因为离乡背井一切从零开始,已不能给父母经济上的任何反哺了(不要成为他们的包袱是我对自己的最低要求),所能做的无非也只能是精神上的慰藉,被黄氏研究会作为有成就的人纳入研究谱系算是我对父母的一种交代,细想无非虚名但如果连这个“虚”都没有的话,我又该如何的罪不可赦!这次寻根所获得的大量资料让我获悉,在漳州,黄氏有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值得我敬仰,经由工作汇报我才知道,我们这一支黄姓来源于莆田,并不是唐朝时跟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平闽大军南下的,但追溯源头我们也是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原来我一直以为所有漳州姓氏都来自陈元光这支队伍)。借此机会请允许我感谢那天专程前来和我见面的各位黄氏前贤,他们是:黄东明、黄剑岚、黄清冷、黄阿仪、黄昌、黄长秋,还有摄影家谢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