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想杂语(一)
(2010-07-25 21:39:12)
标签:
诗想杂语安琪顾北红楼梦北岛诗歌教育冉云飞 |
分类: 安琪文论 |
诗想杂语(一)
安琪
■现在是2008年12月31日18:05分,很快,传说中的2009年就要来了。不断响起的手机短信写满祝福的言辞,人们都不爱老却都喜欢在新年关头互相致意,这似乎是一种悖论。在我看来,时间是虚无的,倘若没有事件来确认的话谁能辨别出昨天和今天,此刻和彼瞬有何不同?整整一天,我忙碌奔走于北京街头,心中竟有一丝茫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强震,近十万生命在这次地震中遇难,其中包括近两万名学生。他们,已经永远听不到新年的钟声了。让我们记住他们,记住并思考与地震有关的话题:震前预报、豆腐渣教学楼、震后心理救助……亚美尼亚诗人诺莱尔·巴格达萨良写的与地震有关的一组诗显示了:在地震的那一瞬,人类回归到“人”本身,也就是,每个“人”都只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承受苦难。
■冉云飞,生于重庆酉阳乡下的蛮子,1987年毕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著有《沉疴:中国教育的危机与批判》、《尖锐的秋天:里尔克》、《陷阱里先锋:博尔赫斯》、《庄子我说》、《像唐诗一样生活》、《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等书十数部,多次获得国家或省级奖,有作品《庄子使我上瘾的几个理由》入选高中语文阅读教材。现供职于《四川文学》。以上为冉云飞的简历,诗歌界说到他,更喜欢用的一个词是——汉子!所谓汉子,就是有脊梁骨的人。
■诗歌教育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高考作文“诗歌除外”的安民告示自然是歧视诗歌的明证,而一旦纳诗歌入高考,教师又该如何评卷,毕竟,诗歌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有它自己对语言、语法的反常规要求。思考诗歌教学于此显得很有必要,只有教师本身具备诗歌阅读的鉴赏力和判断力,诗歌教育才是可能的。
■这世界的人可以分为两种,有诗意的和没有诗意的。写诗的不一定有诗意,不写诗的不一定没诗意。诗意是一种感觉,一种看待世间万象的方式。举个例子,领导问已婚男,听说你女朋友很多?回答一:我男朋友也很多啊。回答二:没有没有,谁造谣我?谁坑害我?领导啊,我真的没有。
回答一者有诗意,是为诗人。
回答二者没有诗意,是为世人。
■终于在40岁来临的关口大惑。所谓,不是不惑,来即大惑。
■在我看来,生命化就是人性化,如果每个人都能一点一点地人性化,社会的空气就能一点一点地得到净化。我们身在中国,我们别无选择。抱怨不是办法,从自身做起,改变社会风气,只能如此了。
■顾北的写作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起大落。起能起到前卫、自足、新锐、饱满,总之完全可以纳入现代主义写作典范的文本;落又能落到口水、浅白,似乎尚未入门。每当我看到顾北成熟流利的先锋诗作时我总是很想探究他的写作背景,它们来历广博、歧义丛生。和顾北交往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心理上完全放松,他经得起调侃、打趣,甚至刻薄。他也经得起鼓励、批评,甚至暧昧。
现在,我想撇开诗中“安琪”的身份解读一下《我的咖啡永远等你》。这是一首可以推广的诗,它符合流行的几个要素:语言的朴素,情绪的丰盈,意味的悠长。它像一个电影镜头,一个人坐在一杯咖啡面前,等待一个永远也等不来的人,奥妙的是,这个永远也不会来的人“安琪”又是通过一个本身也没有出场的人物“陈希我”说出的。表面看来,“我”是在等待“陈希我”,而实质上,就连“陈希我”都知道,“我”是在等待“安琪”。真是一个漂亮的连环套连环的复杂故事,但是,顾北就有这个本事用十行解决了问题。
题目中借物(咖啡)抒情的方式用得调皮可爱,有一种小孩装大人的模样。
我的咖啡永远等你/顾北
咖啡历来是饱满的
就像等待
我鼓足勇气
成就一架充满氧气的模具
幻想上天的喜悦
在师大朗伯咖啡馆
这次先锋小说家陈希我没有来
他给我的指令是
你永远等下去
哪怕安琪不会再来
■百家争鸣,也得有个平台。百家争鸣:提倡真声,拒绝假唱。
■经常有人向我请教如何才能写好诗歌,我一般会先问,你是把诗歌当业务锻炼还是体育比赛,也就是,同样是跑步,你是用来锻炼身体还是参加奥运会?若是前者,则无所谓怎么写才好,锻炼身体的跑嘛,随便。若是后者,则有技术技巧、战略战术的探讨。
在我看来,诗歌首先是语言的艺术,想成为真正的诗人,得先经过语言训练。就像专业运动员得经过高强度的身体训练,道理相同。
■诗意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别样的眼光。譬如一堆狗屎,人不堪其臭,化学家却从中研究出它之于植物的养分;譬如一朵花盛开,人皆言其美,哲学家却从中看到了死亡并引发无限感思。一句话:诗意的人总能发现生活中别样之处,并获得自我的喜悦。
■诗会是诗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说诗歌不景气,但放眼中国,哪个文体的活动有诗歌多?诗人们三五人相聚是小会,三五百人相聚是大会。大会小会都是会!我一直觉得,诗歌是唯一继承古中国文化的一个艺术门类,诗人唱和,饮酒做诗,也做乐,除了诗人,谁能“呼儿将出换美酒”?
■临近年关,阳光越来越好,那天在某个饭局上,有个天降奇才的精通中国传统文学的80后小伙子预言,2009年会是中国的好年。据其父说,他这儿子在2006年就当着众人的面肯定地说,2008年是中国的灾年。其时其父大骇,嘱其不可胡言乱语,而后的事实果然证明他的儿子所言不差。我希望这个小伙子的灵感成真,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深切的感受到我只有这一个祖国。其他国家再好再民主再自由,至少我今生也变不成那个国家的人,所以我愿意跟着老话说:祝福祖国风调雨顺,繁荣昌盛!
■经常有诗人跟我抱怨诗歌不景气,没前途什么的,我就跟他说,画画很景气,小说很景气,但那是你的吗?你有的只是你自己的屋子——诗歌,好好建设它吧,我的诗人朋友!
■2008年8月26日,福建莆田诗人张紫宸不幸遇害身亡。张紫宸,1975年出生,生前的创作情况并未为外界所知,我也是偶尔在“诗旅程”论坛上见到这个名字。张紫宸遇害后,福建若干诗人为其筹划出版了诗集并谴责那些不关注他的人,这使我略微有些逆反:张在世时你们在哪里?为什么要在张死后才自认知音并谴责诗歌界对他的漠视?如果连你们这些自认为是张朋友的人在张生前都吝啬地不给一个字赞美的话,你们还有何资格要求一个概念性的“诗歌界”来重视张?
张的诗歌确实很有一种澄澈宁静,倘若在生前得到举荐,当也是70后诗群的一个收获。
愿我们能在生前彼此辨认出对方的才华并互相激赏、说出!愿死者安息,生者安全。
■任何行业,诗性因素的参与都很重要。只有诗,才能度人。
■我素来对那些给英文符号写诗的人颇不感冒,在我看来,献诗要么就直接写实名,要么就不写。放一个符号等于没放而且还缩小了诗歌的想象空间。反对给符号写诗只是我一家之见,不能代表全部。
■一代人的扛旗振臂一呼者北岛先生多年旅居国外,但他的行踪依然牵引着我们的视线,他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向北岛致敬!
■连续三天,北京漫天大雪。早晨从17层楼往下望,白花花的地面、屋顶,行走的人大都着黑色大衣,一瞬间竟有民国味道。公交车驶过鼓楼时,红墙上披覆的白雪又恍然有《红楼梦》的感觉。于是明白,雪是伟大的化妆师,能让地不分南北,时不辨今昔。
忽然想起与雪有关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谢女子识知精明,聪慧有才辩。曾在家遇雪,叔父谢安召集众子侄论文义,俄而雪骤,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也?”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为称赏。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后世因称女子的文学才能为“咏絮才”。
可是今天我在窗台上抓起一把雪,脑中涌现的竟然是“盐”,这不能怪我,只能说,盐实在是太像雪了。
■文字和诗歌看似虚无,却是一个曾经爱过的人无法割舍的,说到底,只要精神有需要,艺术就会是一种必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