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瞬间的降临

标签:
安琪张德明海峡都市报中西诗歌赵丽华诗刊诗神彭振东文化 |
分类: 安琪文论 |
【按:旧文一篇,首发于《诗神》,责编赵丽华,后发于《海峡都市报》2001年9月4日,责编:彭振东。——安】
这是一首被发现的诗,当我在《诗神》1999年第11期上读到赵丽华的《不是没有好吃的诗歌苹果》一文时,我长叹一声:它终于遇到知音了!我曾多次对朋友们谈到此诗,其时我因一系列同名诗学随笔引来一片喝彩。我就说,我还有一首更好的诗呢,只不过大家不注意罢了。
那是在1996年夏天的某个夜晚,我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那时候特别勤快,几乎每天都要写一些东西。我时常认为,灵感就像磨刀过程,你得不断努力地重复磨的动作,才能等到刀亮的瞬间。我记得我是先写下《热爱》《歌唱》《关于错误的一句话》之后突然闪现出《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这个题目。认真细究起来,它们之间似乎有一些关联在里面。我的短诗写作一般是慢慢进入状态的,因为使用电脑开一次机就想充分利用的缘故,我常常是一口气要写一组诗。初始的一两首权当练笔,往往写得较苦,有时每一句都得折磨一番。然后是越来越顺,这时候,上下句之间的跟进就不是我的意志所能控制的了。我记得我在写出《关于错误的一句话》时心态已经特别入道了,整首诗也特别放松,一路就这样写下来。原本我对诗歌中的重复用词一事很忌讳和敏感,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让一个词出现两次的。可是,在《关于错误的一句话》的结尾,我如此写道:“关于错误,你只能在规定的范畴内/指责我。你的规定太多/你的规定使你错过春天”。你看,三句话每一句都有“规定”一词。这在我以前的诗作中是很少的。就是在这样的无意识自如境界中,我突然打出了“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这个句子。
我的心跳了一下,我知道我得到诗神的眷顾了。因为在接下来的写作中,一切都太顺理成章了,简直不经过我的大脑思维,它就一句句流出来:“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爱人/明天爱人经过的时候,天空/将出现什么样的云彩,和忸怩/明天……”我似乎被指引着牢牢抓住“明天”和“爱人”两个词不断引申,不断裂变,不断调侃,不断与一个臆想的“你”作对,仿佛故意要破坏什么似地任性而有着温和的尖刻。当最后“但你听到的/只是你拉长的耳朵”一经出手时,我不禁笑了,同时带着深深的透支过后的疲惫。这是一首不可模仿的诗作,它的一次性表明在,诗中的“爱人”真假变幻的形象自始至终贯彻其间,若即若离若有若无,它有性的暗示却又是明畅慵懒的。全诗极短,却是神送给我的极为丰富的诗歌礼物。
以后,我再也没有这样干净的“词”和“爱人”了!
---------------------------------------
【相关链接】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安琪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爱人
明天爱人经过的时候,天空
将出现什么样的云彩,和忸怩
明天,那适合的一个词将由我的嘴
说出。明天我说出那个词
明天的爱人将变得阴暗
但这正好是我指望的
明天我把爱人藏在我的阴暗里
不让多余的人看到
明天我的爱人穿上我的身体
我们一起说出。但你听到的
只是你拉长的耳朵
1996/5/18
与诗相恋,幸耶?不幸?
这首诗得到认可并广泛传开是有曲折故事的,1997年首发于《诗刊》列于“外三首”的最后一首,不但未能以“压轴”之作的形式引起人注意,反而很快消失于无形。直到2000年《诗选刊》再度将它“选刊”出来,才在诗界产生影响逐步成为当代诗歌名作。诗歌的曲折遭遇,似乎暗示了诗人相恋于诗歌、追求诗性生活的某种难以逆料的命运。
安琪可谓是一个誓将此生托付于诗神的人,这首《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正是她生命状态与未来理想的自供状。一开始,诗人以三个“什么样”的疑问句排列起来,构成一个关于自我追求以及这种追求意义何在的连环寻思。最先出场的“词”这一重要语象,彰显了诗人明确的生命立场,她要告白天下对于文学表达和审美追求的真心与痴情。在这个基础上,以词语为基本单位而组合起来的篇什文作,也自然成了诗人心仪的“爱人”。这“爱人”会遭遇怎样的存在环境,将在怎样的“天空”和“云彩”下敞开自身?这些都是诗人迫切需要找到答案的问题。尽管,这样的问题回答起来都会显得相当困难。在诗里,“明天”的时间指向显然是双重的,既指诗人在世的日子,也指诗人身后的历史。
似乎可以这样说,作为一个专意痴爱诗神的人,无论有生之日还是身后之时,安琪希望两者都有圆满的解答。在接下来的表述中,诗人与诗歌的交替显身,或许就交代了这一点。先是诗人主体符号的鲜明凸现。她说出 “适合的一个词”(我们很自然会想到“中间代”),她因爱人的晦暗而显得更为光亮。她甚至以对“爱人”有意的遮掩和藏匿来突出自我的生命价值。这里的“明天”无疑是现在时的。而最后三句,明天被虚化为将来时,或者说被转移为与现实对应的“历史”。它代替诗人出场、存在,将诗人的意义和价值揭示而出。不过,“你听到的/只是你拉长的耳朵”,未来的人们,究竟能读懂多少此中真意呢?诗人的态度显然是不甚肯定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与诗相恋,使安琪获得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这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呢?只有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