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渡讲座:一首诗的诞生 一群人的沉思

标签:
北京理工大学倾向文学社王子之唐晓渡谭五昌文化 |
分类: 安琪收藏 |
对于以上嘉宾,倾向文学社只有钦佩和致谢。
一首诗歌的诞生
《镜》/唐晓渡
——给我的孩子
镜子挂在墙上
我们悬在镜中
毛茸茸的笑声把镜面擦了又擦
——“这是爸爸”
一根百合的手指探进明亮的虚空
一根百合的手指来自明亮的虚空
——“这是爸爸”
水银的笑声在心底镀了又镀
我们隐入墙内
镜子飞向空中
这首诗的基点来源于唐晓渡的宝贝女儿,工作一天累得再也动弹不了的一张苦瓜脸的父亲应女儿的要求,去照镜子。一看到镜子,她的那种兴奋难于言表,完全忽视了她的苦瓜脸的父亲,“爸爸在什么地方呢?”女儿完全忽略被父亲抱着,而是指着父亲的镜像。“在这儿呢!”这时时空交错感肯定顿时袭击了唐晓渡,而八十年代的唐晓渡是困惑的,他写了这首诗也历经了好几年。这首诗的形成过程和诗歌同样有意思和重要。
而且写好以后,这十行居然是关于镜像对称的,前五句入镜像,后五句出镜像。两部分浑然而成、毫无人为意识安排。
审视认知方式
关于诗歌
现场问答
海乾 :你认为文化是否像经济一样存在金融危机这样的现象?
唐:文化的危机也是肯定存在的,比如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进行文化的提倡,就是人们有了危机感的认识,其次经济危机是有规律的,比如几十年一次,文化危机不是这样的,没这样的属性。
汪金龙:我尝试写诗来解决我的困惑,你怎么认为?
唐:困惑肯定是伴随到一个人的生命静止,写诗更像于和它拉扯,我们身体独自于忍受这种不平衡,写诗这一点是无法解决,写诗只能让我们精神状态趋于平静。
青年詩人:当你女儿问你在什么地方的时候,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方位的可能。他指着你的镜像说你在那里。镜像作为方位之一,从诗歌的诞生,她诞生于一个误解,我能有这样的质疑吗?这首诗存在吗?
唐:这首诗是存在的,我所提及的我的方位和写的方位,这是后来思考方式的多样性,而写时全然文字组合表达过程,而这两种状态是没有冲突的。
(后来补充:从一首诗歌的诞生的角度来看,引起它原来可能是一个误解:爸爸在哪里?这句话在当时的语境下至少有两个理解,一是说镜像,一是说实在的人。而这个诗正是从镜像给人的错觉中产生的。所以从产生的角度看,这首诗的产生和对它的阐述都源于一个误解。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而并是怀疑这首诗歌的价值。另外,这里的误解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误解。而是语言和语境的多义性而出现的对话者之间的不经意的,对同一语言的不同理解。)
本次诗歌节感谢以下单位或个人
北京理工中文教研组
北京理工哲学系
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
清华大学火新石文学社
人大青人人文
北师大五四文学社
中央民族朱贝骨诗社
中央政治青年学院自由朝报
北京人文大学起点文学社
感谢诗人
王家新 安琪
作家
孙未
唐晓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