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精品课程
第二十章 新世纪文学
109、为什么说新世纪诗歌是繁荣的?
新世纪诗歌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发展的延伸和继续,20世纪90年代末的“盘峰诗会”论争成为新世纪诗歌的历史起点,“民间”和“知识分子”两大诗歌阵营的交锋为新的诗歌群体的崛起提供了契机。网络的普及和诗歌民刊的兴盛为诗歌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在诗歌日益边缘化的文化语境中,新世纪的到来让沉寂的诗坛重新活跃了起来。
首先,诗歌载体以多种形式出现为诗歌创作和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诗歌民刊与诗歌网站成为主要的诗歌载体,网络和民刊已成为新世纪诗人群体集结的主要方式。
其次,大批诗人以新的姿态和形式涌现出来。
一、新世纪初大批诗人带着沧桑和成熟复出诗坛。朦胧诗人北岛从海外归来;“莽汉”诗人李亚伟在沉寂多年后重新复出诗坛。
二、“70后”诗人在“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的夹缝中脱颖而出。2000年,沈浩波、尹丽川等“70后”诗人以民刊《下半身》、网站《诗江湖》为阵地,主张“下半身写作”,成为世纪初最显眼的诗歌事件。
三、被重新命名的诗人群:“中间代”诗人在2004年集体亮相,出现在安琪、远村、黄礼孩主编的《中间代诗全集:中国现代诗编年史》中。他们既不同于“朦胧诗人”,也不同于“第三代”诗人,诗人徐江将“中间代”的诗学和语言倾向概括为四大类:“后口语”状态;“后意象”状态;“泛学院”状态;“传统纯诗写作”状态。
再次,“打工诗歌”浮出水面。它是底层打工人写作的诗歌,带着鲜明的弱者立场和强烈的底层生活体验。
最后,新世纪诗歌的理论主张的提出,促进了当代中国的诗歌版图的多元化。较大影响的新世纪诗歌理论主张有“第三条道路”、“体制外写作”、“草根性”、“低诗歌”等,当代诗歌的繁荣是产生这些理论主张的土壤,这些理论主张所涉及的基本都是当代诗歌评论界讨论较多的问题,体现了一种整合当代诗歌经验为“未来诗歌”指路的意图,也正是这些理论问题的研究,为当代诗歌在新世纪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李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