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转高春林文。此次本想把国庆七天都丢在河南或山西,后因雨冷,狼狈而回。期间春林为我设计了游河南的线路,自觉对春林在诗歌上并无关照,也就不敢应承。虽如此,这次与春林重逢(第一次在2002年11月首届西峡诗会),也算是荥阳之行的一个收获。——安]
记略
文/高春林
参加25-28日的荥阳·中国诗歌文化节。驱车,从出发地到荥阳,似乎也不算太远,一个多小时的高速路,无法顾及沿途的风光,烟雨蒙蒙中的秋色,全被打湿,在郑州稍停片刻,给朋友电话。一个人的行程也挺自在。但想起以前的许多诗会都是森子我们两个一路同行,心里嘟哝一句,这次也不知道怎么安排的,也不知道都哪些人。说实在话,所谓诗会还是想见见想见的朋友。
目的地是海龙大酒店,很气派,包括迎宾、招待。登记、上楼后,打开名单一看,好家伙,居然90多人,场面够大了,很多老诗人,中国诗歌学会的,外省的、本地的……谁说了一句:你看那些人还能对现代诗歌说话吗?我笑,失语是正常的,本来也许一些人写了一辈子诗歌,都不知道诗长什么样子。
暂且回房休息,不一会接到来自西安的桑眉短信“我来兮,老师到了没?”下楼接,看到桑眉依然瘦依然自然。大约半小时后,安琪、晓音过来看我,正巧我不在房间,听说后我赶紧过去看她们,毕竟她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原。都是两年或更长时间没见的朋友了。晚些时候看到大卫、杨四平、简明、申艳,亲切。
在说话间,接到电话说蓝蓝到了,正好一年没见,我说蓝蓝你瘦了,蓝蓝说刚搬了家,累的不能行,不过瘦是运动——快走的效果。那晚和蓝蓝谈到好多,诗歌、郑州、北京、河南、家乡、朋友以及家庭、孩子……现在的蓝蓝是幸福的。
翌日的行程是观光,看到了多年想看的刘禹锡墓和李商隐墓。这也是这次行程最有价值的,可谓不虚此行。行程中,有人介绍说,这是大诗人某某某,接着说这几个年轻人都是你的粉丝啊,我实在看不上,说了句,很遗憾这位老师的作品没读过……
而下午的中央7套组织的演出场面宏大,但雨,几乎下个不停。冷,不能坚持到最后,和很多人一起回了酒店。
期间,也就是27日晚接到罗羽电话,我和蓝蓝一起回到郑州,在离郑州日报不远地方的一家馍菜汤饭店和罗羽、万鹏、简单聚,还有蓝蓝的学生寒靥。大家其乐融融。晚十一点的时候,接到赵立功短信:“晚上吃饭没见你,找你喝酒找不到,深夜问候。”想起来再次温暖。
28日的诗歌高峰论坛,新老诗人发言,我进去的晚,恰恰听到了两个口若悬河的胡说八道,只好回屋睡觉。28日下午送大卫、安琪、桑眉到郑州,遇郁郁,匆匆一面。然后陪安琪拿车票,结果下午六点的换成了晚十点,还是硬座票。哈,可怜了安琪。
接下来回,但为了买《布罗茨基谈话录》去图书大厦,在郑州耽搁很长时间,郑州车堵真厉害。晚10点才到家。疲惫袭来。
一些朋友在记忆中了,更多的一些人见了已经记不得了。
2008/9/29
————————————————————————
高春林(2008年9月27日,荥阳。申艳/摄)

高春林和蓝蓝(2008/9/27,转自曹天博)
高春林,1968年出生于南阳(卧龙区青华镇)。1989年开始写作。创办大河风(大河诗歌)网。著有诗集《花非花》《时间的外遇》《安良安良》,随笔/散文集《说是又非》等。主编《大河风’中国当代青年诗人诗选评》、《21世纪中国诗歌档案》。现居平顶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