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巢的老巢/安琪
(2008-08-19 14:18:33)
标签:
老巢的老巢博客诗题年月安琪情感 |
分类: 安琪长诗 |
[博客诗题系列之十:老巢/老巢的老巢:http://blog.sina.com.cn/u/1217918271]
老巢的老巢/安琪
如果这首诗没能成功,那一定是你失败了。——题记
恍惚已经开始但可怜的列车已经到达
不容置疑
那些在秋天风沙中走下的人目睹了一个小时
的障碍,它们消灭了浅显的欲望
听天由命
听天由命……
循着北京的拥挤
拥挤的前门、地铁,和轻轨
一直来到回龙观,来到
苹果园的清醒
不容置疑
那些在秋天风沙中走下的人目睹了一个小时
的障碍,它们消灭了浅显的欲望
听天由命
听天由命……
循着北京的拥挤
拥挤的前门、地铁,
一直来到回龙观,来到
苹果园的清醒
而夜里总像不肯闭上的呼吸
我经过你的翻转
看见你的睡眠动了一下
灯光锁在洗手间,在微亮与微暗之间犹豫,我
用双倍的想像
换算着皮肤的计量单位
我经过你的翻转
看见你的睡眠动了一下
灯光锁在洗手间,在微亮与微暗之间犹豫,我
用双倍的想像
换算着皮肤的计量单位
但一切都是虚的
佛并未降临,并未透支给我一个诗的节日
于是我说:
给个力量,好让我完成十月的心得
佛并未降临,并未透支给我一个诗的节日
于是我说:
给个力量,好让我完成十月的心得
突发性的遗迹应该永存
墙上的草席
你的创意
你的方格子沙发转变不过的诗句
温温暖暖一柱香
在案前井然有序的书页间我读到太阳
星光和历史
它们像精心策划的码头因为精心而显出笨拙
它们违背了你的素质
或者说,你的手与你的产品不相称
沉默,沉默
优雅的沉默是雕刻出来的
情感是杜撰出来的
每一个关切的眼神都掉进了沉默的变形人
每一个言不由衷的沉默都沸腾得卸下翅膀
在案前井然有序的书页间我读到太阳
星光和历史
它们像精心策划的码头因为精心而显出笨拙
它们违背了你的素质
或者说,你的手与你的产品不相称
沉默,沉默
优雅的沉默是雕刻出来的
情感是杜撰出来的
每一个关切的眼神都掉进了沉默的变形人
每一个言不由衷的沉默都沸腾得卸下翅膀
除了篝火的凹处
摇曳着迷离过度的点点光芒,泪水一样
蒸蒸日上,又迅速地使围观者感觉到冷
风声潇潇,无边落叶
风声可是荆轲的风声?
落叶可是杜甫的落叶?
我在瓮城里外三层的旷野里爱上一簇簇
整整洁洁的山菊
花:那么小小地亮着
挺拔着,仿佛窃窃私语
又仿佛无遮无拦的笑
摇曳着迷离过度的点点光芒,泪水一样
蒸蒸日上,又迅速地使围观者感觉到冷
风声潇潇,无边落叶
风声可是荆轲的风声?
落叶可是杜甫的落叶?
我在瓮城里外三层的旷野里爱上一簇簇
整整洁洁的山菊
花:那么小小地亮着
挺拔着,仿佛窃窃私语
又仿佛无遮无拦的笑
它们仿造北京秋天某个记忆不灭的老巢
某个人
我一遍一遍地倒推回去
场景的形状,音乐的形状,书写者
勾划掉的率性和套路
诗是难的
时代是难的
我们这些置身其中的人
饮过忘川之水就催促着时间脱胎换骨
汽笛一响
旧日子就到了。
某个人
我一遍一遍地倒推回去
场景的形状,音乐的形状,书写者
勾划掉的率性和套路
诗是难的
时代是难的
我们这些置身其中的人
饮过忘川之水就催促着时间脱胎换骨
汽笛一响
旧日子就到了。
不是北京而是漳州让我眼低手高
有一处温暖的地方在你的北京
有一个诗的天堂在我的漳州。
有一处温暖的地方在你的北京
有一个诗的天堂在我的漳州。
后记:2002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和闺蜜年月去了一趟北京,经诗友介绍,和老巢认识并在老巢的老巢住了两个晚上。回漳后,我写诗,年月撰文,对老巢的老巢各抒己见。本诗收入个人诗集《像杜拉斯一样生活》作家出版社,2003年。
————————————————
[相关链接]
第一个“老巢”是人名,我和安琪在北京偶然认识的一位朋友,第二个“老巢”是老巢在北京的家。在老巢把我们领进他的老巢前,我和安琪差点流落北京街头。
我们是在早晨5点到达北京西客站的,刚出站台,即刻领教了北京的沙尘暴,但漫漫风沙阻止不了我们与诗友见面的热情,我们坐上了轻轨往市郊而去,安琪说诗海之内皆兄弟,诗友虽然未曾谋面,但电话里有很多共同的见解,对我们的到来肯定会很热情的。可是,见面后,我们发现原本说好要接待我们的诗友面露难色,旁敲侧击后方知诗友的太太很不高兴,因为我们是“女作家”、“女诗人”。我们从千里之外带来的热情陡然落到了冰点。“让你们住老巢那儿吧!他是单身汉。”诗友急中生智。于是,老巢就被从市中心紧急召到市郊,他二话没说就把我们从市郊带回市中心他的老巢,他的老巢就在西客站附近,我说,早知如此,我们就不用坐1个小时的轻轨了。当然,这只是玩笑,没有这1个小时的轻轨和之后的碰壁,我们又怎能体会到老巢的老巢是怎样的温暖呢?
老巢的老巢十分干净,各类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一个单身大男人能把一个人的家打理成这样,着实不易。老巢是央视美术星空的编导,很有艺术气质,他的老巢也很有艺术气息,其中一面墙就是一张竹帘子,帘子上错落有致地别着一帖帖他与知名画家的合影。落地灯是老巢的一景,不是一盏,而是好几盏,全都是筒状的,柔和的灯光从角落向中心聚集,不管蜷缩在沙发里还是盘腿打坐地毯,内心总是暖洋洋的。屋外,风很大。我们就这样蜗在老巢里,谈诗论画。
老巢只有一张床铺,他就把床让给我和安琪,没事,我睡在客厅。老巢对满脸内疚的我们说。一钻进被窝,我和安琪的共同感受是:这被子真干净,真暖和。两天两夜的火车,加上白天到市郊的颠簸,疲惫的我们在温暖的老巢里很快就睡着了。半夜内急,洗水间得经过客厅方能到达,蹑手蹑脚走过客厅时,我们看到了老巢就蜷缩在沙发上,身上只盖一件很薄的床单。可怜的老巢。于是,我和安琪约好,早上早起,把被窝还给老巢,让他补觉,这一夜,他肯定没怎么睡。
第二天,老巢陪我们去拜会各路诗友,花了不少的士钱,以至我和安琪都很过意不去,不断感慨这北京真不是人呆的,打一次的就要几十元上百元。一听说河北那儿有个笔会,而且邀请我们参加,我们就决定去河北参加野山寨笔会,好让老巢少花些钱在我们身上。可是笔会结束后还得从北京坐火车回厦门,到了北京已是傍晚,回厦门的火车是明天清晨的,住哪儿呢?自然又想到老巢,自然又是他睡客厅,我们睡卧室。那晚,他还送给我们他的诗歌集。第二天清晨5点,平时迟起的老巢起了个大早,他执意要送我们到火车站。入站台时,老巢像大哥一样轻轻地拥了拥我:“路上小心!”
何谓风景?我以为,有美好的人,才有美好的风景。因为老巢,我觉得北京很美,我经常对要去北京玩的人说:“你应该住到北京人家里,才能感受到北京的美。”其实,我也知道,在北京,或者在许多大城市里,像老巢这样的人并不多,像老巢这样毫不犹豫让出自己老巢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两年过去了,对我而言,老巢的老巢仍是北京瑟瑟深秋中那盏最温暖的灯火。
(本文发表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200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