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长安大戏院看折子戏

(2007-12-29 16:11:58)
标签:

我记录

折子戏

安琪

花语

叶匡政

长安大戏院

分类: 安琪随笔
 
 
    花语/安琪/叶匡政(长安大戏院,2007/12/28。王江涛/摄)
    现场。(长安大戏院,2007/12/28。花语/摄)
  
到长安大戏院看折子戏
 
                        文/安琪
 
正在校对《诗歌月刊·下半月》12期的时候,李家妹妹打来电话,说又有戏可看,问我可去,我立刻说,要。然后问,什么戏?答:昆曲。我更高兴了,此前曾在白先勇文章里看到他对昆曲艺术的推介,说昆曲是戏剧的活化石,似乎还是其他许多剧种的母体,我于是内心很是神往。现在有昆曲票上门,自然要去。我对李家妹妹说,老规矩,两张,一张我,一张自然是花语。
约了在王府井图书大厦拿票,拿到手却是四张。李妹妹说,她和朋友有事去不了,索性都给我。我拿着票,想到了叶匡政和他太太小王,最近叶氏成天嚷着要恢复中国文学的古典大统,眼下正可让他去恢复恢复。果然,叶匡政一接到我的电话说有昆曲可看,也很兴奋。花语那边更不必说了,马上答应立刻到公司和我汇合。
长安大戏院是北京的老戏院了,在繁华的建国门,属于长安街这条线。我和花语在等车时不禁议论起来,托江熙和李家妹妹的福,我们已经去过人民大会堂、天桥剧社,现在又要去长安大戏院,这些,都是北京地图上的名胜。我对花语说,这长安大戏院好像慈禧曾在里面看过戏。
是吗?花语拉高分贝显得有点兴奋。
不过,慈禧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倒不如说孙中山在那里看过。我说。
管她是不是好东西,总之也是名流。花语不在意。
如果要名流就简单啦,以后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就说,这是康熙来过的,这是乾隆来过的。我说。
两人大笑。
七点半,和叶匡政、小王在戏院相见。爱拍照的花语拍了我和叶匡政的合照,叶匡政说,这不好,人家以为我和安琪来看戏。小王于是给我们仨拍了合影,表示,不是我和叶匡政单独来看戏,同来的还有:花语。
长安大戏院普普通通,既不古朴,也不现代。我们拿的是二楼的票,眼看一楼有空位,服务生就是不让我们进。我们是二楼四排,眼看前面几排空着,服务生就是不让我们坐。这些服务生一点都不体谅我们延续传统中国文化的心情。
戏要开演的时候,叶和王跑下去混进了一楼,发短信叫我们下,我懒得动,就在二楼看了。
这个晚上的戏可够精彩,不单是昆曲,还有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原来是六出折子戏的集合。这更好,可以欣赏到更多剧种。
经由白发却语调极赋旋律的阿姨级报幕员余声的介绍,我们知道这场演出是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等联合举办的一项工程,名“百人工程”,也就是培养推出百名戏曲人才的意思吧。第一出是改编自老舍未完成的剧本京剧《正红旗下》,说的是老舍前辈的辛酸史。男女演员扮老舍父母,还有一个丫头是扮老舍姐姐,老舍呢,就在女演员臂弯里,用木头包裹着充当婴儿。哈哈。
第二出是评剧《包公赔情》,说的是包公铡了侄儿,去跟嫂娘赔罪的事。包公的脸在哪个剧种里似乎都一样,图画着黑色的星星、月亮,我仔细地辨认包公的眼睛,看不见。嘴也被长长的胡须遮住了。嫂娘有点年轻,如果老一点的扮相也许更符合历史真实。因为包公和他的侄儿被铡的包勉年龄相的。评剧听起来着实有力,更何况演的又是包公的角色,可谓力上加力。
第三出京剧《红灯记·痛说革命家史》,我听了才知道原来奶奶、李玉和、铁梅并不是一家,他们来自三个不同的家庭,因为万恶的旧社会的迫害家破人亡走到一起。其间我跑去方便,没听下文。
第四出就是我们翘首盼望的昆曲《长生殿·夜宴》,演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软软的,拖拖的,可能是全场最不好听的,让我惊诧莫名,如此大名的剧种怎会让我觉得一般呢,看来,我没有昆曲的耳朵。据我的阅读获悉,昆曲是明末昆山一带文人在明朝已亡清朝登基的情况下拒绝出仕,于是就喝酒演戏做乐,于是就诞生了昆曲。如此看来,昆曲与亡国有关,难怪有一股委靡柔弱之音。
第五出河北梆子《寇准背靴》那可全是真工夫,寇准这个照理应该是白面书生文弱的宰相,为了探知杨六郎死亡真相,跟在送饭的六郎夫人后面,背着靴蹑手蹑脚地走,真是把舞台工夫做得十足,其中有许多我说不出名堂的戏剧动作,引来阵阵掌声。
第六出以京剧《四郎探母》结束,说的是杨四郎要向铁镜公主求情,求她盗取令牌让他回中原宋家地盘探望母亲佘太君的故事。扮演铁镜公主的演员把个京腔京韵表演得非常透彻,听起来真是舒服极了。大家纷纷鼓掌,会场里有人喊着“再来一个”,这些人里也包括我和花语两个,但声音都不大,显然大家也觉得不可能再来,纯粹是喊着玩。
灯亮,演出结束,我想让花语给我拍一个,扮演一下曲终人散独坐红椅的孤独,结果一看手机,十点啦。赶紧撤,没车了!
出来后遇到叶匡政夫妇,齐声说,还是京剧好听。又疑问,昆曲怎么这么难听呢?再约,以后这种节目还来看。
风很大,又冷,我和花语挥手道别。我转了一趟车后再也等不到另一趟了,只好打的。虽然打的,心情是愉快的,因为这个晚上的戏看得值。
回来后给李家妹妹发了短信表示感谢,言外之意是,以后有票还要记得我啊。
是为记。
 
                                         2007/12/29
 
 
 
(更多照片请见花语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197ac01007zdc.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