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丽华力挺林青霞处女诗

(2007-11-16 22:46:35)
标签:

我记录

职场故事

艺术赏析

林青霞

赵丽华

安琪

潘洗尘

李小雨

沈浩波

苏非舒

余光中

分类: 安琪收藏
赵丽华力挺林青霞处女诗《青年周末》2007/11/15
 
 
安琪:
《乡愁》构思千古绝唱
青霞“风”啊“鸟”啊很常规
  “这至少不是一个成熟诗人的成熟写作,至少让我觉得听起来更像歌词。但如果是林青霞的东西就合情合理了。”诗人潘洗尘否定的语气比肯定多一些,但他认为,林青霞有在诗歌上走得更远的可能,因为她游子思乡的情怀。“我听了为什么没太多感觉呢,因为这个题材是古今中外诗人关注的第一题材,这类题材好诗非常多,抢占了我的记忆,再出现让人有感觉的不容易。”
  《诗歌月刊》责任编辑、女诗人安琪则向记者力荐余光中在1972年写的乡愁:“写思乡的经典的名作有台湾余光中很早写下的《乡愁》,他跟林青霞都是台湾的,你可以对比一下诗人和爱好者的不同境界。”安琪在电话那端富有感情地给记者朗读起来: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挺好的吧?”安琪特意停下来,问记者。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一般写故乡像林青霞‘风’啊‘鸟’啊是非常常规的手法,每个人都会想到用这些元素,如果是高手可能会用另外的形式表现,余光中肯定是诗歌的一个大家了,他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示两地分隔,通过邮票来表现乡愁,构思比喻非常巧妙,这算是写乡愁的千古绝唱了。”安琪对《乡愁》的评价相当高。
  《诗刊》副主编李小雨与安琪的见解不约而同:“《乡愁》非常有名,而且它比较深刻,余光中把自己个人的乡愁化为台湾对大陆的思念,你可以读出它的时代背景。”李小雨也提到了“船票”这些个性的比喻,认为这是一个专业诗人个性化的细微表达。
 

赵丽华:
《乡愁》语句比较初级
青霞的诗段位更高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你怎么看林青霞这首《家乡的风》?
  赵丽华: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一种大智慧。所以我喜欢林青霞这样我口我心、拙朴憨直的诗歌。以她的道行和修炼,她才不会故作高深呢!玩弄玄虚,显摆技巧,概念先行,陈词滥调,浮华造作、虚饰矫柔……也就不是她了。清代张问陶说:“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敢于这样用日常话写诗就是有这个底气,就是活到这个份儿上了。
  青周:你指什么道行修炼,是她的演艺情感经历吗?
  赵丽华:林青霞和梅艳芳是我喜欢的两个艺人。都有卓然不群的个性和气质,都对自己刻画的人物有深入骨髓的理解和丝丝入扣的诠释,为人率直、坦荡,才貌双绝。这不是她们的道行和修炼吗?林青霞每周飞台湾,听“红学家”蒋勋的美学课,这样自我完善自我充实,那些庸脂俗粉的演员做得到吗?这不是她的道行和修炼吗?

  青周:在你眼里,林青霞现在活到了哪个份上?“这个份上”和她写诗有关系吗?
  赵丽华:自在自然的性情,一览众山小的站位,超脱豁达的姿态,孩童般干净、稚拙的心境……就是她活到的份儿。那些陈腐、八股、教条、保守、拘泥文学观念的人不会这么写作,也不敢这么写作。而那些被教科书毒害得失去了自己的独到判断力的人也自然认为这样的诗歌不是诗歌。那就让他们那么以为吧。拿余光中的《乡愁》来和林青霞的这首诗来对比,我只能说,他们不在一个段位上。喜欢《乡愁》那样子造句的人会是大多数,而喜欢《家乡的风》这样稚拙之美的必然是少数。我庆幸,我站在这少数人中间。
  青周:你喜欢《乡愁》吗?您说不是一个段位指什么?
  赵丽华:曾经喜欢过《乡愁》里的比喻和语句的排列方式。但这只是一个初级写作者惯用的方式和必要的练习。相对而言,我更喜欢林青霞这首写故乡的诗。我相信《家乡的风》比《乡愁》更加自在自然,更加质朴由衷。

沈浩波:
青霞写诗没掏心窝子
《乡愁》远不如《静夜思》
  “很难说是一首诗,写得太落后了,没有个性的东西,全是公共的,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林青霞你可以写,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把它分行,也比这个强,你别想着我要把它写成诗的样子,诗不是这样的。”沈浩波抨击起林青霞的处女诗丝毫不留情面,“我相信林青霞也经历过沧桑往事,我也认为她是个优秀的女人,她可以掏心窝子的写东西,别弄得这么假大空,弄得这么廉价,这么丢人。她可以看看余光中的《乡愁》,那首诗也不好,但起码可以看看。”沈浩波认为最好的思乡诗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写思乡的感情越具体越直接越好,初期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肯定是对的,不要考虑艺术。《乡愁》之所以不是特好,是比喻用得太多,“余光中的诗整体上就是靠修辞,靠把情感文学化,靠修辞的诗是较低级的,但《乡愁》我觉得毕竟还是个诗,还说得过去。”

 

诗人教林青霞写诗
无须素质有激情就行

  沈浩波:让林青霞拜我为师吧,她是我的偶像。人生经历丰富是好事,这是诗歌必须的,但诗就是诗,不要刻意去写,把现在的、最强烈的情感写出来就可以了。
  潘洗尘:林青霞要写青岛的话,不回青岛可能会写得更好,因为诗歌中描绘的东西,有时候身临其境是破坏感觉的,会被一些纷乱的东西干扰,反而有一种距离,在你的想象中、在你情感记忆中的东西会表达得更好
  苏非舒:有件事我忘不了,我十几岁时大伯问我,什么叫文学,什么叫诗歌?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后来去世的时候我想给他一个答案,也没有。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诗歌,词典里有解释,但那没用。我当时不知道,到现在我还是不知道。林青霞不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她有热情就够了,写着写着就会悟出一些自己的东西。

 

新闻背景:
  
媒体报道,现在的林青霞平常在香港家里看书、画画、练书法,也提笔写写文章。近日在拜会国学大师季羡林时,林青霞坦言:“我人生的每个零都有个转变:二十岁拍电影,三十岁时认清自己,四十岁有了结婚的打算,怎样都不想拍电影。五十岁想追求文化艺术,未来六十岁,我想做个艺术家。”

 
 
[附本人接受采访完全版]
 
[附林青霞的诗]
 

   《家乡的风》
 
    山东青岛我家乡,
    爹和娘的生长地。
    我问爹呀我问娘,
    是否化成家乡的风?
    请你轻拂我的发梢,
    让我重温你们的爱。
    我问天空我问云,
    可否化我为枝上鸟?
    随着那风儿游老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