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安琪随笔 |
1、一个陌生朋友从邮件发来柏桦即将出版的新作《水绘仙侣》,副题为“1642——1651:冒辟疆与董小宛”,希望我读后给点意见。我用了三周时间就着电脑认真读完。《水绘仙侣》是一首半长诗,诗中嵌入了冒辟疆《影梅庵忆语》与《梦记》两篇文章的部分内容,形成一特色。全诗说的是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一首诗何以成为一部书,原来,柏桦醉翁之意不在诗,而在诗外大量注解。基本上,凡诗中能够引发作者阅读记忆的字词句,柏桦都不厌其烦地做了不断生发。一部书由此构成。
古人所谓“掉书袋”在柏桦《水绘仙侣》一书中得到完全体现。古今中外,柏桦把他能知道的都尽其所能塞到这本新作中,听起来像是后现代的拼盘但因为柏桦行文乃至个人所持的传统文人趣味,使该书发散出一股酸软的迷迭香的情调。在作者看来是岁月静好却无奈落日将逝的怅惘,在我读来却是黄昏的屋子里檀木椅上一个旧式文人把玩着玉如意、鼻烟壶和女人小脚的心满意足状。
《水绘仙侣》为中国故纸堆填进了一本21世纪制造的同样竖排并且必须由右往左读的可以混杂在同样是故纸堆没了面目的古代读物。其意义在于告诉我们:1、柏桦确实读了很多书,尤其是诗词别赋;2、柏桦找到了一个把一首半长诗变成一部书的方式,这方式爱略特他老人家曾用过但不如柏同志这么漫无边际。3、中国确实存在着柏桦这样的有闲有钱阶级,他们一定能在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里寻找到才子佳人的梦想和国破山河在的感叹。
和柏桦有过一面之缘和若干邮件往来,对他的成名作我也非常欣赏。以上点评纯属就作论作,请柏兄见谅。
2、《诗歌月刊·下半月》2007年9/10合刊目录贴出去后,如我所预料的引来一片关注,而对诗歌的关注一般又是负面居多。诗人们从来不会忘记窝里斗。斗之一是拿老巢投资来做文章。是的,我们从不讳言这份刊物两年来就是老巢投资的,正因为是老巢投资的,我们才会把它办得远离中庸趣味。没有谁会拿自己的钱去办一份大众化的纯粹意义的官刊的。看看同时期贴的那些官刊,简直就是用一些诗人诗作去填满每个页码了事。我们的刊物自然不会做这种既赔钱又赔力的事。我们的每个创意都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一本刊物对诗歌的意义。
这期的主题是“中国新诗90年90家”,平心而论,在百年新诗史上挑选90家,谁都会非常困难的。优秀的那么多,怎么办。所以我说,任何一个选本都只能是编选者的一家之言。谁的选本眼光说服力高一些,谁就获得更大层面的关注和认同。张德明博士的这个选本我以为是经得起检验的,至少在诗歌史的每个时代,这些入选的人都是有其代表性的。按张博士的说法,是在历史和审美的范畴里挑选诗作和诗人。所谓历史,就是这个人对他/她同时代的贡献,因为他/她的作用,他/她所处的诗歌时代得以引人注目地出场,张博士在编选语中对此有过具体阐述。
在考虑到朦胧诗以后的人选时,我们更多从综合实力上考量。有的人也许在创作领域不错,但在影响力和贡献上不足,就只好割爱。
任何选本都只是编选者的一家之言,你如果不认同,最好的办法是编出一本你自己认可的选本。
如果诗歌界都能你争我赶自己掏钱编选本,那倒是诗歌界的幸事!
3、刊物两年做下来,其实是很得罪人的。如果你完全按照诗歌眼光的话,则那些你认可的优秀诗人并不会因为你的认可而感谢你,这些人的自信就在于他们的优秀。而和你交往的诗人如果优秀自然好,万一不够优秀或不符合你要求的优秀,几个专题下来,你把他们摒弃在外,你就是自讨苦吃了。90家目录贴出这几天,我都不好意思跟一些诗友联系,其原因就在此。那天我跟老巢聊天时说到这些苦衷,我说,索性就此打住,总之是赔钱的买卖,别连带着把朋友都赔完了就更不值。诗人做诗歌刊物是不明智之举。
这是我两年编辑做下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