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安琪文论 |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诗歌“通行证”
——再与郑启五教授说诗
郑启五教授在《诗坛要有诗坛的“通行证”》一文中说出的其实是近几年诗歌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即诗歌的标准问题。这个问题不仅诗歌界存在,其他文艺门类也都存在。譬如不久前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发出的“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倡议书,以及40多位音乐界权威人士联合签名对网络歌曲恶俗之风直言不讳进行批评引发的网络歌曲作者的反击,其实质也是标准问题在音乐界无法达成一致所致。
诗歌的标准问题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诗歌界的很多纷争都是因为个人秉持他的写作理念而视别人的写作为死路造成的。于是,具有相同写作理念的人走到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圈子,实在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这么多年下来,我发现,要说服一个人认可自己的标准非常难,你说先锋,他就说装神弄鬼,你说传统,他反驳你传统难道不也是一条路吗?所以结果还是,大家各自按照各自对诗歌的看法走吧。比如郑教授认为“诗歌必须要有诗的‘通行证’:韵味、意象、美感(含叶芝的“可怕的美”)、节奏、正常的(拒绝病态)情感与思想。”但就有人非常鄙视诗歌中的思想,认为语言就能带出思想,只需跟着语言走就行了。郑教授又能怎么办?
依我的经验,大家还是各写各的,至于路子是否走得对,就看各人的造化了。我自己内心当然有我的写作和阅读标准,它肯定与郑教授的有所不同。在我看来,郑教授为诗歌开出的“通行证”很符合浪漫主义诗歌的要素却对现代主义无能为力,更遑论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要求于诗的潜意识、下意识、前意识、后意识等等手法,有时会但大多数不会给你一个美感、正常的文本,你瞬间流动的意识难道不是夹杂种种乱象纷呈?既然如此,你的诗歌写作为什么就不能表现出来?或许郑教授会说,我的意识偏偏就是美的正常的,那我祝福你,但总不能全部人都有郑教授这么安静的福气吧。
社会在变,诗歌也不例外。既然现时代的社会已经光怪陆离,又何妨让诗歌也光怪陆离。其实我并不反对郑教授的通行证之说,我甚至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开出自己的诗歌通行证,如果你不符合我的通行证要求,对不起,哪怕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一样不承认你是诗人。
赞同的请举右手。反对的请举左手。双手都举当然表示,你在做体操了。
前一篇:与中间代有关的四个问题
后一篇:安琪这些年/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