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文学/原创漳州电视台记者在线安琪专题 |
分类: 人访安琪 |
安琪(1):她从此走上诗坛一发不可收拾……
炳光 青松报道
口播: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入选小学语文低年级课本的诗歌,很多人儿时都读过,慢慢地我们认识了李白,认识了杜甫,认识了很多写诗的古代人,李清照是这些古代诗人当中为数不多的女性。现代诗歌如果要说到女诗人,必然提到冰心;然后有40年代的“九叶诗人”郑敏;80年代的朦胧诗人代表舒婷。虽说她们都是福建人,但是她们都不是从我们漳州走出去的,说到从漳州走出去的女诗人,也就只有安琪——90年代“中间代”诗人杰出代表,说到“安琪”这个名字现在的诗歌界没有人不知道她。
正文:安琪,女,本名黄江嫔,1969生于福建漳州。1988年毕业于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95年获第四届柔刚诗歌奖。2003年获首届独立民间诗刊编辑奖。2004年与人合编《中间代诗全集》,“中间代”概念首倡者及代表性诗人,丑石诗群和第三条道路诗群成员。著有诗集《歌·水上红月》《奔跑的栅栏》《任性》《像杜拉斯一样生活》等,现居北京……(黑屏+打字幕)。
秋意凉凉的早上,记者在一间老房子里见到了安琪。
记者:0240您还记得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吗
安琪:高中那个时候我在漳州三中,写第一首诗题目叫《眼睛》。那时候我们的老师叫范文基(音),他对文学比较有兴趣,那时候我们班级出了很多文学爱好者。
安琪告诉记者,求学时碰到语文老师都很重视写作,只要班上的同学作文好一点,老师都会及时地鼓励,经常把优秀的作文当范文来念。而在家学渊源上,父亲也对女儿今后从事文学这项工作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安琪:0338我爸爸还在《解放军报》发表了一篇微型小说,我爸爸把它剪起来贴在一个笔记本上,我印象很深。
记者:0358是不是拿来鼓励你的?
安琪:不知道是不是鼓励,那时候他给我们炫耀,0456他就跟我讲要是你能上《解放军文艺》,我就服你!
不知道是为了父亲的一句话,还是为了老师能把自己的文章当范文,安琪喜欢上了文字,1986年她成了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的一名学生,学校文学社里的活跃分子。
安琪:0529其实(那时候)散文也写写看,也写写小说,也写写诗歌。正规发表的还是散文不是诗歌。
两年的大学生活很快就结束了,那时的安琪并没有在诗歌上显露出过人的才能,不过爱好写作的她还是慢慢为人知晓。1988年安琪毕业了,她被分配到芗城区浦南中学任教。有一天一位叫卢奕醒(音)的人到学校里找到了她,安琪的命运由此发生了变化。
安琪:1630他就想在浦南镇做一本浦南镇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即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间故事的收集,然后编成一本书,他就知道浦南中学有一个叫黄江嫔的,那个时候我还不叫安琪,喜欢写作,通过别人找到我问我能不能帮助去做。
爱好文学的她很自然就答应了,不久,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顺利做了出来。
记者:1713那时候您还没有写诗?
安琪:还没写诗,它都有一个前因后果。
紧接着,安琪又受邀参加一本诗词鉴赏词典的编撰工作。此时的安琪才开始结识了漳州的一些诗人。
安琪:(0607)92年时候,就有一些自发的爱好者,差不多有7、8 个人,就形成了一个交流的氛围,然后那个时候诗歌的状态和热情都被激发出来。
记者:0623那时候开始(真正)写的诗?
安琪:那个时候写我感觉才算得看到了诗歌的门槛,就知道是什么叫现代诗。然后现代诗的种种功能,我好像都能略微探知到,现代诗有很多奥妙,他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
安琪开始投入了诗歌创作之中,他们经常在一起研讨对方的作品。
安琪:0858在讨论的时候都是针锋相对,谁的诗不好,都是当面说出来的,说这怎么写的,这么传统,这些词句这么老了,你还在用,都是很不客气的。
记者:有没有人这样跟你说过。
安琪:有啊,互相都有说过。
记者:(听到这些话)心里是怎么想的?
安琪:那时候是很认真接受,你如果采取排斥了或者说不买他的账,或者怎么样,就不会有今天的进步了。
就这样安琪敲开了诗歌的大门,从此进入了另外的一个世界,一个诗歌的世界,她在诗歌的道路上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安琪(2):为了诗歌,她选择了北京!
炳光 青松报道
口播:大家所了解的爱好写作的安琪,从此成了一个爱好写诗的人。安琪也开始在诗坛露出了锐利的锋芒。
正文:1993年她开始真正使用安琪这个笔名。
安琪:1403因为我们一般会取偌干个笔名,我当时是取了几个的,然后我就投稿出去,我当时想如果哪一个笔名的文章被发表了,就用这个笔名,结果到94年的安徽《诗歌报》发表了第一首诗,那个刊物算是全国比较有影响的刊物,就选中了用安琪这个笔名投的稿子,后来我想到就用这个了。
1994年,福建省第四届书市在漳州举行,安琪见到了许多在诗歌界早已成名的前辈。
安琪:1028当时也请了蔡其矫、舒婷、陈仲义等人,那时候,青禾老师、杨西北老师、杨少衡他们就组织了诗歌爱好者,那时候我们还不敢叫诗人去和他们座谈交流,那个时候大家都很认真地把自己的诗歌,那时候没有电脑,都是手写的,我们写在笔记本上,送给老师们看。
安琪在诗歌上所表现的天赋一下子被发现了。
安琪:1138舒婷就写了一篇文章,里面就写到了福建省的几个诗人,文章的题目还可以查得到叫《退役诗人说三道四》,就写福建省的六、七位诗人,福建等,漳州就写到我。
1995年,对于安琪来说是个丰收的一年。她获得了第四届柔刚诗歌奖,虽说这个奖励来自民间,但是却早为诗歌界所公认,一年只评出一个获奖者。
记者:1234那时你开始真正写诗应该不久?
安琪:就不久啊,所以我觉得我走入诗歌前面都太顺了,然后就觉得我应该走这条路一样。
安琪就在这条路上寻找着自己的快乐。
安琪:2038自己写出很满意的诗歌的话,会觉得整个世界我除了诗歌就够了,其他都不需要了。因为诗歌创造了另外的一个世界,你会觉得你有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需要也无所谓,这个想法是真的,可能对现实中的人太过荒唐不可理喻……
2003年,安琪选择了北京。谈到自己为什么选择了北京,安琪向记者打了个比喻,一个在市里拿第一的运动员肯定会想到省里去,在省里又得到好的成绩,肯定会想到国家队去发展。
记者:2404在(进北京的)火车上有没有思考过,迟疑过?
安琪:应该说是有,那时候带得更多的还是带着希望和勇气,我要试试我在北京行不行。我原以为我在福建已经到了一定的影响了,到了一定状态了,我这样的一种心态在北京到底是实的还是虚的,我想看看我的实力到底在哪里。
记者:2436有没有想过退路,想过回来?
安琪:其实这种退路是一直在犹豫之中,一直有,到现在也是有,也不是没有,也是有,但是每次在这么想的时候我都在想我都走到这一步了,(索性)再走下去看一看,我还能走下去吗?
初进北京的安琪经人介绍开始在《青年文学》供职,当时的《青年文学》办公地址就在北京大学校园里,朋友为她找了间学校附近的筒子楼。
安琪:2526就比较差,什么都没有,没有洗手间,没有洗澡的地方什么的,离学校还得走一段路,我当时就担心说筒子楼人生地不熟的会不会不安全。
这是安琪在北京碰到的第一个困难,她赶紧打电话把自己的担心告诉在北京市公安局工作的朋友。
安琪:2706那是刚去不知道北京的房价有那么贵,我都不知道,还是像我们小地方人的想法,很单纯嘛,也不知道哪那么容易帮我找房子就可以找到,然后我那位诗友就尽量地安慰我,他说北京这个地方而且是北大,治安肯定安全,你放心,他说我在公安局你放心我给你担保,便衣很多都会保护你的(笑),一个晚上不敢睡觉,睡不着。
安琪在朋友的安慰下,安心地住进了北大附近的筒子楼。
安琪:2745后来就慢慢适应,我就觉得意志的力量还是比较大的,就是想在北京成就一番事业的动力在一直支撑着我们。
就这样,安琪在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记者:2842您觉得自己(现在)富裕吗?
安琪:如果在物质上,从来都没有觉得富有过,但是精神上是觉得很富裕,有时候觉得自己拥有了来生却没有今生。
记者:我还不能理解这句话。
安琪:就是比如说我现在不在了,但是我的东西已经留下来了。
我拥有来世却没有今生,在镜头前,安琪如是说。
记者:(第二盒0918)如果还有下辈子,你还会选择诗歌吗?
安琪:我估计不会了,我这一生到现在大家都认为是非常诗人的人了,下辈子从求新的角度也该换个角色吧。(画面渐暗+音乐……)
在结束采访的当天,安琪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写下了一首诗(黑屏+音乐+字幕)
你有了一个可以录制成光盘的女儿,她足以匹敌
你所有老朋友的孩子们贡献出来的房子
车子。爸爸,我也很想贡献给你物质的晚年
但我已不能
但我已踏上不能的不归路
——《爸爸,我看见你松弛的小肚微微感到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