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人访安琪 |
下午,中央戏剧学院孟加拉国留学生高拿着《诗歌月刊·下半月》慕名到编辑部采访了老巢和我。高的父母都是孟国教授,据高介绍,孟加拉国的报纸每周都辟出一个专版介绍诗歌,但他们没有像我们刊物一样的杂志,他说,杂志流程太慢。孟加拉国经常会出版些诗人诗集。
高一边在中国留学,一边接受《世界文学报》的约稿撰写中国诗歌现状。高拿出了一本他的个人诗集,除了诗集名和他的名字外,全部是孟加拉语,一点也看不懂。
高本人略微会点普通汉语,交流变得很困难,好在老巢迅速约来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钟同学当临时翻译,采访得以顺利进行。
高采访老巢的内容主要是中国新诗的传统与西化等问题。采访我的主要内容是女性写作问题。简单记一下,有空再表。
80后的高是用英语和我们交流的。他说,孟加拉国文化人大都只知道两个中国作家:高行健和北岛。
现在,他也知道老巢和安琪了。

高穿着一件TX,胸前印着一个大胡子老人的肖像和英文版的生平简介,后来在老巢招待的晚餐上,大家终于辨认出那位老人就是中国文人的好朋友:泰戈尔。
高很高兴,连连点头,并告诉我们,泰戈尔是出生在他们孟加拉国的。经过高的口,我获悉,原来,孟家拉国和印度是一个国家,后来才分成两个的。
我和老巢都背诵了几句泰戈尔的诗以表达国际友情。遗憾我竟然忘了背诵我们孔老夫子的什么什么不亦乐乎一句。
好在高说还要再来继续采访,到时候我也得把我们的孔老夫子推给他,让孔爷爷成为他认识的第五个诗人。

前一篇:“永远未完成”的写作/荣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