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厦门日报 》1月5日纪念蔡老专版

(2007-03-13 20:14:53)
标签:

蔡其矫

福建省

惠特曼

分类: 人访安琪
《厦门日报 <wbr>》1月5日纪念蔡老专版按:搜索到2007年1月5日《厦门日报》海燕版纪念蔡其矫先生专版文章。特存于此。详情请见: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0105/?pageStart=11&pageEnd=16¤tpage=10
 
天堂,因您的光临诗意盎然 

作者:年月

“中国诗坛的常青树”轰然倒地,但其诗心永在,诗魂不死!昨日下午,蔡其矫先生的传记作者、诗歌评论家、生前好友,集聚文学会客厅,追思、感恩、痛惜……

时间:昨日下午3时
    地点:《海燕》文学会客厅
    嘉宾:王炳根(传记《少女万岁——诗人蔡其矫》的作者、冰心文学馆馆长)
    刘登翰(省作协副主席、省社科院研究员)
    谢春池(厦门诗人、《厦门文学》副主编)
    安琪(漳州诗人、中国新世纪十大女诗人)
    主持:年月(本报记者)

见证
    “病重时,他一直想回故乡晋江”


    年月:听说蔡其矫先生发病时,您与他一道在北京开中国作代会,一起住在北京饭店,房间还是面对面,请您说说当时的情形吧!
    王炳根:去年11月下旬,在中国作代会召开期间,我们住在北京饭店,我和蔡其矫正好住面对面,开会前两天他的状态挺好的,到了第三天,我去他的房间,才知道他刚刚摔了一跤,而这已经是他开会期间第三次摔跤,也就是住北京饭店的前三天,每个晚上他都摔跤,他本来不想告诉我的,但那天,他实在走不动了,就让我扶着他走下楼梯。蔡其矫有个特点,他从不让男人搀扶,尽管他已近九十高龄,当然,女孩子搀扶他,他很开心。那天,他整个人几乎是靠在我的身上走下楼梯的,我预感到他的身体可能出大问题了。特别是在食堂用早餐时,他连碗都端不住,他想吃油条,我去帮他取了,但他一接过就掉在了地板上。几个月前,我们在广西桂林开笔会,他也摔过一跤,但谁也没想到是身体方面的原因,而是一直怪宾馆房间的磁砖太滑了。但这一次,我们,包括他自己都意识到身体可能有问题了。果然,住院一检查,是脑瘤。不过,脑瘤只让他的身体失去了平衡,并没有让他的脑子糊涂,他的思维依然十分清晰,在作代会上,他再次呼吁,文艺工作者不能躲在一己之内,而应该与人民大众血肉相联。这是他长期坚持的创作观。他有很深的故乡情结,病重时,他一直想回老家晋江园坂村,他的家族在那里有块墓地,他生前在那个墓地上种了许多花草树木。我想,现在,他的骨灰应该会回到家乡的。


    印象
    “我们的蔡把日子过得像拥抱”


    年月:你们二位,一位是他的传记作者;一位是他的忘年交,说说他留给你们的最深印象吧。
    王炳根:对他的去世,我并不感到突然,而且很平静,他是善终的,他以前一直身体很好,在将近九旬时去世,自己没受多久的病痛折磨,也没拖累别人。
    他很无私,他没有什么存款,一次,我问他存款,他笑答只有500美金,其实,他的工资很高,又因为是老红军,每年领15个月工资,但他把钱都捐给家乡修路了;他非常直率,为他写传记时,他什么事都说,比如一些情爱往事。反而是我说这些事不能写啊,怕伤了当事人;他极富激情,不愿意人家说他老,不让我叫他蔡老,顶多叫老蔡。
    安琪:我曾在一首长诗《任性》里用这样一句话写蔡老师:“我们的蔡把日子过得像拥抱”,认识蔡老师的人都微微一笑,没有谁不曾领略过蔡老师的拥抱,那种温情有力疼爱交织在一起的拥抱。在1999年5月省文联组织的为期一周的漳州采风活动中,一行十三人的队伍因为有了蔡老师而充满笑声。因为,在采风第一天出发的汽车上,蔡老师引用了西方一位诗人的话说:“旅行就是艳遇。”引起了满车的欢呼声和掌声。当时,蔡老师83高龄,83高龄的蔡老师在某个采风点为给我们表演茶道的女孩挥毫写下“茶如女”,记得他是想写茶如美女,结果字写大了,四个字放不下,我说,不如写茶如女更含蓄。蔡老师说,要得要得。
    蔡老师的一生经历过很多波折,难得的是这些波折最后都化成了他的乐观和顽强,蔡老师的一生,是真正诗人的一生,他敢想敢做敢哭敢笑敢说敢骂,实在令同顶着“诗人”名号的芸芸众生们叹为观止。


    追忆
    “一生为厦门写了近10首诗歌”


    年月:蔡其矫先生多次到厦门,为厦门写了近10首诗歌,与厦门有着很深的缘分,请您谈谈他与厦门的不解之缘。
    谢春池:蔡其矫第一次到厦门,是在8岁的时候,他从厦门港出发,漂洋过海去南洋找他的父亲;11岁,他回国,在厦门鼓浪屿的福民小学也就是现在的笔山小学读书,他与厦门的缘分也就从此结下了。1953年,他从北京一路采风到厦门来,他选择沿海这条线采风是特意的,因为他说中国历代没有海洋诗人,即使李白,他的诗歌也是歌咏山河的,而没有写海洋的。所以,蔡其矫有海洋诗人、爱情诗人、故乡诗人之美誉,这一趟,他为厦门文学爱好者开了讲座。1956年,他再次到厦门,住在鼓浪屿上,写了著名的长诗《海峡长堤》,在《人民文学》发表,引起轰动,在诗中,,他把厦门海堤比作是“祖国伸出的一支手臂,高高地把厦门举起,好像它是盛满醇酒的水晶杯”。也就在这一年,他写了另一首名诗《鼓浪屿》。1958年,炮战期间,他来到厦门一线采风,住在何厝,郭风前来探望他,两人就在战壕里相会,在炮火纷飞中畅谈文艺创作。1972年,文革期间,蔡其矫被下放到永安,他从永安到了厦门,就在这一年,他读到了厦门诗人舒婷的诗歌,大为赞赏,是他把舒婷的诗歌带进中国诗坛的,两位中国最卓越的诗人的友谊也从此开始,他们一起为中国诗坛做出了杰出贡献。去年5月底6月初,鼓浪屿诗歌节上,蔡其矫再次来到鼓浪屿,朗诵了《波浪》,这也是蔡其矫最后一次到厦门。
    蔡其矫与厦门文学和厦门日报都有很深的情缘,他的不少诗歌都在厦门文学发表,厦门文学也曾以一次19个页码的篇幅推出蔡其矫专辑。而蔡其矫的《红豆》就是在厦门日报《海燕》上发表的,那是1957年,他在那样的年代发出了“太阳万岁、月亮万岁、少女万岁和爱情万岁”的呐喊,从而在《海燕》上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感恩
    “福建诗人几乎都曾受惠于蔡老师”


    年月:蔡其矫先生是个热心肠的人,尤其对年轻诗人,他更是尽力提携。作为年轻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你想必深有体会吧。
    安琪:得知蔡其矫老师患病的消息时我正好也病病歪歪,就想,等病好了再去探望蔡老师。不想今天竟获悉蔡老师已经仙逝,内心悲凉,眼角含泪。蔡老师一生行事干脆利落,爱也分明,憎也分明,如今连死亡也如此不沾滞,不拖泥带水,细想起来,怎不令人唏嘘。
    福建的诗人们几乎都曾受惠于蔡老师。蔡老师喜欢做穿针引线的工作,更喜欢向各个刊物推荐诗人诗作。我第一次认识蔡老师是在1994年福建省第四届书市,蔡老师和舒婷、陈仲义作为特约佳宾出席了此届书市,也因此为漳州诗人带来福音。当时,漳州诗人们几乎像朝圣者一样倾心聆听蔡老师的诗歌见解,蔡老师讲解艾利蒂斯的激情,旁征博引惠特曼、帕斯精彩语句的神采,给尚处于诗歌起步阶段的我们打开了通往优秀现代诗歌的大门。
    此后,便和蔡老师有了书信来往,蔡老师喜欢用纯蓝的墨水写信,他的字有着童年的工整和稚拙,很易于辨认。信的末尾,常常是“握手,其矫”。蔡老师曾经推荐我的诗给《人民文学》和《星星》诗刊,奈何当时我的写作水准尚未到位,虽未被采用,内心对蔡老师的知遇之恩一直感怀难忘。同样的推荐之举相信也是遍及福建诗人。时日推移,和蔡老师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多,每次见面,蔡老师都是神采奕奕,让人喜悦于时光对他的宽厚。在中国诗界,蔡老师是为数不多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一起增长的优秀诗人。


    痛惜
    “中国诗坛的重大损失”

 

    年月:作为蔡其矫诗歌的研究者,您对他的去世,是如何想的?
    刘登翰:蔡其矫的逝世,是中国诗坛的重大损失。他的整个诗歌创作经历了半个世纪,在艺术探索上做了很多努力,不仅继承了东方的诗歌传统,还吸收了西方的创作理念。他的一生都充满着自由的、爱的、正义的追求,而且不局限于男女爱情,而是倡导人类大爱。他有着很浓的乡土情结,全国各地都走遍了,在许多地方都留下不朽的诗作,他一直想去台湾,但没能实现,这是他内心的一个很大遗憾。与许多从延安走过来的诗人不一样的是,他不仅继承了延安的文艺传统,而且在建国之后从官方走向民间,中国的诗人长寿的不少,但像他这样诗龄如此之长的就极少了,很多人一进入民间,就丧失了艺术的创造力,可他却诗情澎湃,创作不止,所以,在民间受到广泛的尊重。过去,我们对蔡其矫的研究还很不够,现在才开始重视起来,可惜,他去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虽然忙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