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庸诗排行榜 诗坛清道夫

(2007-02-09 14:03:01)
标签:

安琪

分类: 人访安琪
庸诗排行榜 诗坛清道夫

文章来源:海峡都市报社 2007-2-5 本报记者 秦戈

背景
入榜,有人欢喜有人愁
2007年1月底,过年的氛围已开始浓厚了。但笼罩在孙文波、李伟等十位诗人心头的却是郁闷———他们各自都有一首公开发表的诗入选“2006年度庸诗榜”,成为“全国2006年十大庸诗”。
“2006年度庸诗榜”带来的诗坛冲击波很快遍及全国,在媒体及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大风波。赞赏者有之,称此事无聊者也有之。沉寂了多年的诗歌,因为横空出世的“十大庸诗榜”事件,为过年提前带来了一份热闹。
“排行榜是中国南京·现代汉诗研究计划的一个研究课题。我们只是本着对诗歌的良心,发动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广西大学等高校的诗歌研究学者们弄了个排行榜。”参与策划这次评选的南京诗人黄梵在电话里告诉记者,“2006十大庸诗榜”只是他们本次“2006年度中国诗歌排行榜”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有“2006十大好诗”、“2006年度最佳诗集”、“2006年度最具诗性的人物”、“诗歌贡献人物榜”、“2006年度最差诗选”、“2006年度最差诗刊”等。其中,由老诗人柯岩主编的《与史同在》(作家出版社)被评为“2006年度最差诗选”;“2006年度最差诗刊”则由《扬子江诗刊》“捧走”。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排行榜中,我省两位著名诗人柔刚和安琪都上了“诗歌贡献人物榜”,其中,柔刚由于“个人出资设立一个‘柔刚诗歌奖’,在中国当代诗坛是一个首创,丰富了我们年代的诗歌风景……”;而安琪的入榜,是“由于她巨大的决心和毅力,她为一批一流诗人争得了诗歌史的一席之地。也由于她的热心,一大批不为诗坛广泛知晓的福建青年诗人,也进入到诗界的视野中。她为一代诗人立言立名,功不可没”。

反应
愤怒诗人VS诗坛“清道夫”
其实,对于写诗31年的孙文波来说,这岂止是郁闷,简直到了愤怒的地步!
在诗歌界,十年前获得过首届“刘丽安诗歌奖”的他,听说自己的那首《与沁园春无关》(发表于《诗林》2006年第2期),因被认为是“分行的散文”、“没有诗意”,而位列此次“2006年度庸诗榜”的榜首,成为排行榜的“状元诗”时,他跳了起来。
他当然不服,也不愿意!谁说我的诗就是庸诗?凭什么认定?孙文波有十足的理由愤怒。在电话中,说起这事来,他还是愤愤不平:“我承认我那首诗是写得不是太好,但也不至于是庸诗吧?他们这是恶意炒作,借名人之名恶搞诗歌!”
相比之下,以《章子怡漂不漂亮》排名“庸诗榜”第二的天津诗人李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相当平静。“我觉得这事挺好玩的,虽然也有许多诗歌界的哥们为我打抱不平,但我觉得犯不着跟他们(指评委们)生气,我觉得主要是我的诗歌理念与他们不一样,事实上,这首歌写出来后,我还多次在天津的朗诵会上朗诵,获得的掌声也是最多的,这至少证明,许多人是喜欢这首诗的,所以,我是把这个所谓的庸诗榜当成了英雄榜。”
在李伟看来,他的这首《章子怡漂不漂亮》之所以进入“庸诗榜”,主要还是沾了章子怡的光。“要不然,他们也难以找到让大众眼睛一亮的热点。”
对于入选“庸诗榜”诗人们关于恶搞及炒作的指责,榜单发起人之一的作家黄梵接受记者采访时断然否认了这样的说法,但他承认,这几天正被多方面的反对声音弄得焦头烂额。“我们也没有想到你们媒体会把焦点集中在庸诗榜上。说实话,评选了‘庸诗’,而且还点了刊登‘庸诗’的刊物,这不但得罪人,还得罪给我们刊发稿子的刊物。就像《诗林》,这次‘庸诗榜’中就占了好几首,而我刚刚还在那发表了几首诗。但我认为这很必要,现在的文学评价,大家都说好话,似乎一切都是好作品,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说得通俗些,我们想尝试做一回诗坛的清道夫。”榜单的另一名发起人马铃薯兄弟(本名于奎潮)在电话里如是说。
按照黄梵的说法,“2006年度最差诗刊”的名分安在《扬子江诗刊》上后,该刊已发出了强烈的抗议,并在南京当地引发了一场口水战,而上了本次庸诗榜单的十位诗人中,目前已有人让他们改写榜单,“有两名入庸诗榜的诗人要求我们撤下他们名字,但现在都白纸黑字了,怎么可能!现在已有一名诗人宣称要通过法律手段告我们,但我们对此不担心,我们坚信没有侵权。”黄梵说。此外,榜单评委之一的傅元峰(南京大学副教授、批评家)也认为:“这是一种文艺批评方式,是我们诗歌研究者的一种提醒责任,所以,榜单有争议也是正常的。现在文学评论界说假话的风气日益泛滥,我们想尽可能反映出中国诗歌界的真实现状。”

诗的标准
福建本土的声音
至今,在多个诗歌网站上,网友们对于庸诗榜的争议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网友“沉静夜夜”就认为,评诗的庸俗与否,只能交由时间判定,当代人评当代的诗似乎不太恰当,但占了很多部分的网友都认为,这样的庸诗排行榜单确实开了先河———给那些自恋的诗人一个闷棍。
“评价诗歌的好坏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诗应该是有底线的,至少要有点意境,有点感染力。”网友“sedign”的说法代表了大部分人的意见。
那么,评“庸诗”或“好诗”,有没有什么标准?我省诗人、首任福建省诗歌朗诵协会会长柔刚坦言:确实没有什么相应的标准,而且,在现阶段也不应该有。但“诗坛上应建立自律机制,一个诗人,永远都要惜墨如金,否则,你要写口水诗,就直接发在自己的博客上,没必要公开发表,没必要浪费刊物的版面和读者的时间。所以,我很赞成这样的排行榜,如果时机成熟,我希望我们省也能搞一个庸诗排行榜……”
对于我省青年女诗人荆溪来说,她觉得庸诗榜的作派也挺可疑的,她把这种做法称为“诗的肉搏”。“我不认为孙文波那首诗庸俗,在我看来,这排行榜仍属于那种委婉的批评,一定要评的话,干吗不再彻底些呢?‘庸诗’太暧昧了,评‘差诗’或‘非诗’吧。中国普通知识分子特有的那种思维态势仍在原地踏步。”
尽管榜单事件到现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有意思的是,以“庸诗”名义流行开来的《与沁园春无关》和《章子怡漂不漂亮》(尤其是后一首),成为目前网络上关注度很高的诗。
《章子怡漂不漂亮》(该诗附后)到底该不该被评为庸诗?对此,从我省漳州走出去的著名诗人安琪持保留意见。而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安琪时,才知道,如今供职于《诗歌月刊》的安琪(新世纪十佳女诗人,诗坛中间代概念首倡者)就是《章子怡漂不漂亮》的责任编辑。以下是记者与她的对话:

记者:你对这个事件的总体看法是什么样的?
安琪:我觉得很应该(有这样的排行榜)。这个排行榜我个人认为是相对客观公正严谨的。
记者:你觉得没有炒作或恶搞的成分?
安琪:没有,我感觉评委成员们是很严肃认真的,至于最终结果闹得这么大,以致让人觉得有炒作的嫌疑,我想并不是评委们的初衷。这些评委都是学界目前年轻有为的一批新生力量,我和他们因为刊物约稿有过联系,感觉得到他们对当下诗歌的苦心。
记者:《与沁园春无关》和《章子怡漂不漂亮》入选庸诗,你觉得“当之无愧”么?
安琪:孙文波那首诗是当之无愧的庸诗。最近几年,一些学院派诗人如孙文波包括臧棣等,突然不约而同地不接触社会而纯粹以强制写作的方式找灵感,这种尝试如果成功了自然很好,不成功就是游戏,就是平庸之举;但《章子怡漂不漂亮》是这次庸诗中争议最大的,它体现了学界眼光和民间眼光的部分冲突。我们知道,评委都是学界成员,他们相对会对诗歌有技巧、精神、语言等方面的“诗意”要求。“章子怡”这首至少在语言感觉上不同于传统教材要求的“诗意”,另外,它的意思也是一目了然的,因此被评委评为庸诗。但我作为发过该诗的责任编辑,我的看法是,这首诗是好诗,它反映了全球化时代个人对公众人物如章子仪的个人看法,这是对连美都要被全球化的一种逆反和嘲讽,我对这首诗持肯定态度。
记者:像这样的排行榜,在你看来,会给诗坛带来什么样的预期效果?
安琪:这个排行榜对诗界四平八稳的官面评选是个冲击。据我所知,他们(评委们)这次承受很大的压力,这压力不仅来自于入榜作者。希望经由此榜,能够带动诗界更多人来做这项选优批劣的工作。至于这个榜能否继续下去则视评委们承担压力的勇气而定。

附:
《章子怡漂不漂亮》
作者:李伟
章子怡漂亮不漂亮
有人说她漂亮
有人说她不漂亮
我们办公室的刘萍就说她不漂亮
但张艺谋说她漂亮
李安说她漂亮
成龙说她漂亮
王家卫说她漂亮
霍英东的孙子说她漂亮
斯皮尔伯格说她漂亮
现在连冯小刚也说她漂亮
那么章子怡到底漂不漂亮
我的意见是
章子怡比张艺谋漂亮
比李安漂亮
比成龙漂亮
比王家卫漂亮
比霍英东的孙子漂亮
比斯皮尔伯格漂亮
甚至也比冯小刚漂亮
但没有
我们办公室的刘萍漂亮

□文化酷评

无论如何,向诗人敬礼
N陈希我
这是一个不读诗的年代,但一段时间来,诗歌居然吸引了一波波眼球。先是一个赛车小司机损“梨花体”,现在又有人来排“庸诗榜”。出现庸诗有什么奇怪?号称千古诗歌大朝的唐代,也出现过不少庸诗,就连诗仙李白都写过庸诗。再说,什么是好诗,什么是庸诗,谁能给我来个定论?像当初那样喊口号的诗歌叫好诗?恋爱的小年轻可能只喜欢汪国真,而对引车卖浆者流,大概只有打油诗才算好诗。
其实文学场所以争纷不断,没有结果,都因为文学无标准。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这也没什么。我只担心的是,有人利用扁诗歌,来发泄自己精神上的恶俗。当然,中国诗歌现状并不乐观。我历来觉得文学从本质上说都应该是诗,一切文体都应该用诗的精神来写,一个不懂诗的小说家只能描摹生活。但是诗歌的不好境况,责任主要不在诗人,而在诗情渐渐消失的年代,那么多不爱诗、不懂诗、平时根本不看诗的人,一听到有人骂诗,就起哄,诗人成了烂头鸡仔众人啄,众人吐口水,就连那些卖虾米的也上来糟践诗人,其实是用恶俗来诋毁诗。出现这种以恶俗来诋毁诗的状况,比出现庸俗的诗,更令人担心。出现庸诗,也只不过出现庸诗而已,而出现恶俗风气,会让整个社会和民族精神堕落。
文学批评当然可以,但是我不赞成用排行榜的办法,它很容易搞成俗众运动。我们已经处在泥淖时代,所以我们任何的言行都要警惕,不要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或者被浅薄者所误解。任何扎堆的地方,都是盲众成堆的地方,也很可能有阴谋家。
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说,在现在这种时代,能够坚持写诗的,就已经值得肯定了。你看现在哪几个诗人在世俗意义上活得好的?(活得好的也是因为其他的因素,而不是因为作为诗人。)按动物的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这诗歌早就应该丢到爪哇国去了。实际上,他们还是写下来了。在一个诗意缺失的社会,能坚持做不急功近利的事情,就应该对他们表示敬意了。尽管他们疯狂,尽管他们向我们脱裤子,我们仍然要向他们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