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邵风华来访

(2006-12-12 13:04:59)
分类: 安琪随笔
邵风华来访
 
 
                    文/安琪
 
今天,邵风华和同事到京出差,就住在王府井附近,自然顺便到编辑部拜访。先看这期《中间代特大号》,赞不绝口。这期特大号也有邵的作品,在中间代里,他和路也都是1969年12月出生的,真是差一点就进入70后了。但没办法,断代就是这样不讲情面,哪怕你差一天,你都不能列为70后。
 
记得有一次到邵风华博客,看他写到济南参加了一次70后诗歌朗诵会,文中邵一口一句称自己“70前诗人”,我留贴曰,这次做中间代把你收进来了,以后就叫自己中间代诗人啦,别70前了。他也笑。
 
邵风华是山东东营人。东营我去过,并在邵风华和李滨的带领下乘船游了黄河入海口,留诗一首,自认为还是比较满意。尤其最后两句有点像民谣,既写出了黄河的历史状况(先入黄海,后改道入渤海),又符合黄河的民族身份。有一次,邵风华从朋友处获悉那首诗发在《鸭绿江》很高兴,因为朋友告诉他,这首诗的副题是:给邵风华。
 
席间谈到了同为中间代的山东诗人长征最近正与余华打的官司。大家可能略知一二,说的是余华的《兄弟》有剽窃长征十年前完成没有出版只贴在网络的小说《王满子》的嫌疑。这事大家初听可能惊为天方夜谭,余华何等人物,怎会剽窃名不见经传的长征。出版《兄弟》的责任编辑就放言:说余华剽窃长征那是看得起长征。
 
这一言让血性诗人长征坐不住了,为了赢得名誉,他毅然把余华告上法院。目前法院已受理,月底宣判。余华长征事件媒体报道很多,包括国外很多家媒体。只是,新浪、网易这些知名网站似乎还没有彻底介入,故在大众层面还是影影绰绰。
 
我个人本来也是将信将疑,直到我读到邵风华博文揭露余华的每一部小说都有西方作家的影子时才相信。邵的文章见此:http://blog.sina.com.cn/u/4ab8f39f010006h6
 
邵风华因为写过小说,对小说阅读颇广,且他的为人仗义、洒脱,他的观点我是信的。此次看来,余华确实会像邵的定论:在劫难逃。
 
这真是先锋小说的悲哀,洪峰乞讨,余华剽窃,不知道下一个中弹的八十年代先锋小说家会是谁?
 
是为记。
 
                             2006/12/12
 
附——
 
《黄河入海口》
——给邵风华
 
 
一堆堆细浪鱼一样追赶着我们的船
一堆堆细浪翻滚着
来不及吐气、歇息,来不及喊叫就被我们的
船带往黄河入海口
 
我们在船上
紧闭双唇,微眯双眼
风掀动的头发零乱如同说不出的话语
风多么大,海鸥多么安静地飞翔
降落,偶尔叼起它们的食物
 
我们在船上
我们在黄河上
 
黄河黄河入黄海
黄河黄河入渤海。
 
2004/10/1
 
(本诗为《在山东》组诗之一,发表于《鸭绿江》2005年1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开始反馈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