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中间代。(左起:潘洗尘、老巢、杨志学、安琪。2006年11月28日,天伦王朝日本料理餐馆)
图片说明:
潘洗尘的名字久已知晓,那时我还在福建,天天看到《诗林》的天问诗歌奖,知道该奖是潘洗尘的天问文化公司投资的。感觉中,潘洗尘应该是年纪比较大的,一来那时我还小(不到30岁的人看谁都很老),二来,能投资诗歌的人在我看来都是大老板,大老板肯定就很老。但是,洗尘这个名字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网络时代了,渐渐知道有一个清水洗尘论坛,但没去过,只是偶然在搜索中看见自己的东西被放在这个坛上。具体倒没去打开。
一晃就到博客时代,东窜西窜的,和潘洗尘就联系上了。才发现,他居然也是六十年代人,这个六十年代出生的有两首诗被选进高中语文教材的人居然跟我同一时代。既联系上了不免互相寄书,他收到了诗歌月刊下半月,我收到了他的许多印刷精美的个人或论坛集子,也亲眼目睹了收有他大作的教材,很是羡慕。
潘洗尘很喜欢我们的刊物,说可以合作一下。
11月28日,接到潘洗尘电话,他在北京,住的竟然是我们公司对面的天伦王朝。嘿嘿,这样一来,见面就走过来得了。潘洗尘果然像他照片一样帅。一会儿,另一帅来了,杨志学。我说,等一下老巢马上过来。然后我一想,怪,怎么诗歌界的帅男今天齐聚诗歌月刊下半月了。
这里的帅指的是,人帅诗帅文帅做事也帅。
中午,洗尘做东到他下榻天伦王朝的日本料理餐馆吃饭。席间说起往事,潘洗尘和徐敬亚是好朋友,都在东北;老巢和姜诗元是好朋友,都在安徽。八六诗歌大展时他们的好朋友都向他们约稿,他们都因为坚持个人写作而拒绝进入,最主要原因是,八六大展要求以流派、宣言的方式进入在他们看来很无聊,也很虚假,因为,据他们所知,那时真正有流派纲领的基本没有,都是临时拼凑的。为了保持这份高傲,他们都没有参加大展。潘洗尘1964年生,老巢1962年,杨志学1963年的。
这样一来,他们都被中间代收进来了。他们对中间代比较认同的原因是,中间代是后续整合的队伍,是先有文本再有命名的一代人。那天,因为要校对,我先回公司。据说,后来又来了一大拨诗人,都是中间代。大家表示,要对第三代进行清算,正如徐敬亚这次在黄山第三代诗会所喊的口号:学习徐敬亚、打倒徐敬亚!
中国诗界拉帮结伙、占山为王、争夺话语权之类的流氓英雄主义其实是从第三代开始的,它的源头就是八六诗歌大展。
此为后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