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安琪随笔 |
今年的诺奖
今年的诺奖由土尔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获得。作品《我的名字叫红》。正在新浪阅读该书。尚未读完,不好发表见解。
诺奖是一个很奇怪的奖项,评委们并未见得多著名,也不以作家身份名世,我甚至猜想这些评委都没有写作,但他们评选出的作品却基本获得认同。这个奖和获奖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也就是,互相都能为对方增加公信力和影响力。
我注意到,许多获奖者在获得诺奖之前,已经获得不少具有国际影响的奖项了。
如此看来,中国作家能否获奖,也许也得看看哪些人在国际上获得的奖项多,多的话就有希望了。
读到一篇文章,观点为:中国作家也应努力争取获得诺奖。文中以本届为例,指出中国和土尔其在国土面积、国土资源、国家实力等方面的对比,认为,既然中国在这些方面比土尔其强大,就应该有自己获得诺奖的作家,不要找借口为没有得到诺奖做解释。
是的,中国作家一直在为没有获得诺奖做解释,大概是翻译问题啦,更有大部分人高调认为,获不获奖对写作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好的作品不需获奖也是好的。
这种观点在道理上自然是理直气壮,而且显得很超脱,很纯粹,很文学,很内心化。我个人觉得,中国作家要获诺奖,估计还是诗歌有希望,我读中国诗歌,至少读起来不比已得过诺奖的外国诗人差。读小说,则觉得中国小说的境界还是较那些获奖作品差了一截,中国小说太世俗化,读着读着感觉到了生活的琐碎平庸和烦恼,而那些获得诺奖的小说,却反过来让人读出了一种高远,一种对生活理想的期待。
话说回来,中国获得得诺奖的作家也不是没有,高行健就是,哪怕他是以法国籍身份获得,他也是中国人,他用的是汉语言文字,写的是中国的事。有一种说法是,故乡不是取决于居住地和户籍,而是取决于母语。
本土呼声较高的小说界一直是莫言,诗歌界一直是于坚。我隐隐地想,应该快了,中国其他许多艺术门类都在国际各种奖项中获奖,文学应该也不例外。
通联:100006北京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5号中科大厦A320诗歌月刊下半月黄江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