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性话题之五:为什么抑郁?

(2006-10-01 21:34:31)
分类: 安琪随笔
为什么抑郁?
 
 
                 文/安琪
 
在诗生活上获悉郭瑶琴跳楼自杀的消息后很震惊,赶紧到他的评论专栏看,大致看出是河南评论家,我又搜索了郭,一下子进入森子博克,森子已经为他写了一首悼诗并后记。原来,郭是河南平顶山市委党校副教授,1957年出生,诗歌理论家。
 
和郭素无交往,乍一看到这些不由也是悲从中来。49岁,对一个男人来说也是正当其时,却不料走上这一路途。据森子博客说,郭是在思考五天之后从九楼跳下,郭的妻子说郭2003年开始就患有抑郁症,失眠已经很久,也看过心理医生,却最终还是选择这条路,留下她们母女两个。这可真是难以言表的痛。
 
关注抑郁症这个话题已经很久了,先是崔永元的抑郁症把这种疾病推到广大民众面前,中国人,穷苦的时候是不会知道这种疾病的存在,大家忙温饱都来不及,谁还管精神上的事。说到底,抑郁症更多地与精神有关,当然不能说是吃饱了撑的,而是,一个人,当他/她解决了生存问题时,他要思考更多的是环绕着他/她的人文环境和呼吸空间是否是他觉得顺畅,是否让他有释放自己能力的机会,有供他挥发才华的场域,我想,这或许是现在抑郁症患者不断增多的原因吧。
 
因为当下物质化的时代背景里,可供自由呼吸的空间越来越少了。
 
譬如崔永元,他已经无法在实话实说里真正实话实说了,他被抑制住了以至于日积月累起来成为一种病,终至抑郁。
 
而同时,物质化时代也会发生出另一种威力,就是你的精神究竟能否强大到可以抵抗它的进攻而无后顾之忧,无对未来生存的焦虑。这种结合了生存与精神的抑郁更是一种致命元素,催生一个人最终也会走向极端,譬如赵波。
 
就在春节之后没多久,媒体报道过一阵赵波跳楼自杀事件,是从四楼跳下,摔伤了但没有生命危险。赵波不像崔永元那么公众人物,媒体很快就停止了赵波事件的报道。因为曾经见过赵波一面,并且在我的理解中赵波既是美女又是作家,《北京青年报》等京城媒体也时不时整版报道过赵波,所以在我看来,赵波应该是很幸福很知足了。发生这件事后我到赵波博客看了一下,发现原来,赵波也是患了抑郁症以至出现幻听,模糊中听到有人怂恿她跳下,她就跳下了。
 
在博客中,赵波分析了自己患抑郁症的原因,那种寻觅不到爱的苦闷,那种现在还能靠写作生存,将来如果写作能力不在了怎么办的焦虑,二者的逼迫终于使她抑郁患病。对赵波的担忧我深有同感,一个孤身到北京漂泊的人她的寂寞和恐慌是深刻的,直入骨髓的。而且还不能向外人道,因为,是你自己决定要来北漂的。
 
而且,当一个人离开家庭孤独一人时,他/她会慢慢忘掉自己的死将给家庭造成的打击和伤害,他/她会以为自己就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死就死了,却真的没有想起,自杀的死,是对父母兄弟姐妹这些有着血缘关系的人的最大打击。
 
引伸到郭瑶琴,我完全可以认为,尽管他的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依然患下不可饶恕的错,他伤害了父母妻子孩子。他是在自己的家乡死的,而且死前有那么好的一个世俗看来非常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郭瑶琴的抑郁症在我看来,也许与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有关?或者是他太过优秀了,优秀到与周围环境不能兼容?应该是这样的吧。我记得几年前上海有个大学教授也是跳楼自杀的,叫胡河清,也是优秀到极点走了极端。郭与胡的死大致相似。
 
抑郁症就是这样,总是盯着那些各行业出色的人,尤其是文化人,克服抑郁症的办法也只能是,活得俗一些,现实一些,浑浑噩噩一些。
 
只好这样了。
 
 
                                    2006/7/12
 
通联:100006北京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5号中科大厦A320 诗歌月刊下半月 黄江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