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论安琪 |
时间:2006年9月22日下午2:30
地点:西峡宾馆四楼会议室
主持人:祁国
杨志学(《诗刊》社编辑):我想谈谈中间代,想写写中间代的理论文章。安琪这个人,外表质朴,但内心不安份。关于中间代,有着存在的意义和命名的焦虑。在安琪的争取努力下,既有的诗歌群落得到凸显,命名具有功利性,想急功近利地进入文学史。它的命名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概念上有多大的内涵和意义?毕竟中间代是建筑于人家存在的前提下(上有第三代,下有了70后),另外,对诗歌创作有什么启发?时间太短,许多问题看不清楚。诗歌史应由谁来写?当代人还是后来人?回顾朦胧诗,读者有阅读要求时,自然会出选本甚至再版,而中间代还看不清楚。路也的写作算什么代?昌耀算什么代?海子是不是遗漏的第三代?我们的立场是客观对待,要有包容意识,宽容宽松,占山为王不妥当。关于传统的继承,郑敏和野曼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但他们对现代新诗的写作都是不满的。提升自己的诗歌品质是区别于别人的唯一途径,怎么提升,由各路英才来回答。
(备注:西峡诗会今年已是第五届了,由一个县级城市做这样规模的全国级诗会并每届都有建设性的主题研讨,实在也是有诗歌精神的祁国诸位兄弟才能做成。祁国和西峡诗会已经密不可分了。2002年第一届西峡诗会我在福建时反而参加了,此后各届我到了北京,届届祁国兄都邀请,届届我都去不了,真是遗憾。和祁国一样,我喜欢诗会开得有主题些,有研讨些而非单纯游山玩水。摘录的这两段发言最好玩的是杨志学兄的“外表质朴,内心不安份”,和杨兄在首师大几次诗学会议见过面,但交流基本没有,料不到他如此定位于我,实在是大博士的惊人之语。至于四平兄,也是安徽师大一青年理论高手,得他如此评价“杜拉斯”,也很欣慰。
是为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