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月刊2006年8月诗歌地理特大号封面

(2006-08-24 10:25:33)
标签:

安琪

分类: 安琪随笔
诗歌月刊2006年8月诗歌地理特大号封面
 
卷首语
 
从李白瀑布说起
 
 
 
                  文/安琪
 
旅游车在庐山街头绕来绕去,因为客人未满,车主不甘心,一路叫喊,去秀峰啦,去秀峰啦。游客们偶然上来几个,但更多的人无动于衷。我们都很着急,已经大半个小时了车还在绕,我索性拿过导游的话筒,冲着车外喊:“去看李白瀑布啦,去看李白瀑布啦!”这么一喊,果然很多眼睛就转了过来,我赶紧补充:“秀峰瀑布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瀑布!”
一下子,车就满了。导游乐得吆喝一声,出发喽!
看看,就一个李白,就把大家伙招呼到秀峰了。可是事情还没完。到了秀峰,大家哼哼哧哧,紧赶慢爬,终于到了山顶,导游手一指:“喏,那就是李白写的瀑布!”大家遥望过去,但见一条细长细长的白线挂在那绝壁上,长度倒还符合“三千尺”的夸张,但那宽度却怎么也跟“飞流直下”接不上号啊。
导游说,没办法,现在是枯水期啊,到发水期就壮观啦。
大家不免垂头丧气一步一步走下山,一路上听得最多的是,李白他老人家可真能写啊。
这是发生在1988年8月的事,其时,我和一帮同事到庐山旅游,之所以选择庐山,自然因为这地方太多文人骚客动过笔墨,不免让人心驰神往。而庐山,除了上面这个秀峰瀑布不够李白外,其余皆深得我意。尤其是山上居然有一个和山下任何一座小镇不差分毫的牯岭镇,真是让人顿生巴比伦空中花园移居庐山之感。
从李白瀑布很自然地想到这期我们的诗歌地理特大号,从古至今,名山大川、人文景致与诗人关系之密切无需多言,几乎可以说,每个诗人都写过或多或少的地理诗,正是这些诗篇实现了“山水不言,下自成蹊”的心愿,也正是这些诗篇,使诗人的个体生命在与自然的交融中散发出灵魂的气息并经由这种气息感染阅读的每个人,能否获得响应则视诗人对地理诗写的渗透能力和把握能力而定。
从这点上看,那些影响后世无数人的地理诗直接体现了诗人们在时间长河中介入万事万物的自觉,以及被不可知力量赋予的传递万事万物的神秘指认。
本期诗歌地理特大号我们特意选择李可染大师的美术作品作为插页,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在美术界素有“李家山水”之美誉。其变革中国画的名言“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对今天的诗人们在地理乃至其他领域的写作,无疑深具启发意义。
而我们更希望有一天,流传在人民群众口中的地理名胜,其出处就是:本期的诗歌地理特大号!
 
 
 
                                      2006/8/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终端身份
后一篇:公交车见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