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一组即兴命题诗

(2006-08-06 08:14:05)
标签:

曙光花园

安琪

即兴命题

春秋战国

吴晨骏

华海玲

叶匡政

分类: 安琪文论

回忆一组即兴命题诗

文/安琪

 

2004年4月7日晚八时许,北京海淀区曙光花园望塔园某楼某室。吴晨骏,华海玲和我。吴时为海峡文艺出版社驻京办事处编辑,华是我的同事。三人闲聊,一时兴起,我说,你们给我出题我现场写诗吧。他们问,行吗?我说,试试看。华于是说,我们住在曙光花园,就写曙光花园。我开始写下——

 

《曙光花园》

那晚月亮很亮
很大
就挂在远处的灯上
我和华走进曙光花园的门
我指着月亮说
你一定看不到月亮
因为那晚月亮很亮
很大
并且挂在远处的灯上我知道华一定以为
那月亮不是月亮
果然华问我
月亮在哪
她问的时候头高高抬着
一直就到天上
我说你一定看不到月亮
因为月亮不在天上
它和灯站在一起
只在我的眼里
就像我只在曙光花园你的楼里

华海玲是个精致小巧的湖北女孩,活泼,有激情,她一听,很高兴说,你把我写进去了。我说,是啊,再来。她眼珠转了转说,昨晚我睡不着,今天看来也是这样,就写《今夜无眠》。我开始打下——

 

《今夜无眠》

你不能一伸腿就跨进我梦里
今夜无眠
我把床翻到一半一个人说
焦虑还未开始
所以你有足够时间摆弄枕头
把黑暗换成日光灯
再把日光灯换成手上的诗句

今夜无眠这是你说的
我提前把腿收进被里
除了你我哪儿也不去
而你如此小心
租了一个梦供我使用
供我把身体放了进去

不错不错,我还能给你灵感啊。华海玲笑着说。再出啊,我催。不出了不出了,她连连摇头,我不说了。好,就写这个,我笑着说,于是继续——


《我不说了》

我要你给一个题目你不说了
于是我写了一首诗献给你
这很正常
你想不到你会带给我灵感这很正常
因为我不是你遇到的所有所有人的总和

我们先同房再同床然后才认识
我认为我不是个同性恋者但我选择过上
同性恋的生活
人生真不错我不说了
我整天跟自己在一起所以我是个同性恋者
所以我一动念就犯了牵挂罪
一读到叶芝就满树枝叶和花朵都
落了。

 

这首起笔由华写起,然后写到自己当时的现状,独身居住,有如同性恋。它的妙处自然在于构思的奇特,一个人自己和自己同居就像同性恋。这首我个人觉得很满意,他们也一致叫好。然后华海玲就再也不给题目了,她想不出了。我催吴晨骏,你呢,你还没给呢。其时吴正在翻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赌徒》,他顺口说,就写《赌徒》吧。我说好——

 

《赌徒》

你用一个没有难度的词语陷害我
我的赌徒
你坐在我身边像赌徒眼里的赌徒
因为我们都是赌徒所以我怕
或者不怕


你低着头假装很安静
假装不知道安静的安,安全的安,安琪的

无数人问我:安
或者不安?却不知安和不安其实是一码事
其实,那么多年你一直在
诗歌里,比较疯狂
比较不在小说里

这一首纯粹是由赌徒一词引发的相关联想,因为吴也是为了文学梦想和家中妻女只身在北京谋生(此后他很快在北京按揭购房,此为后话),状如赌徒。吴晨骏的诗名大,小说名气更大,我于是把他的这种双重身份借用过来,取诗和小说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结尾,意蕴深刻。这首出来后他们二人都有些惊叹,应该说在这种现场随机的情形下,这种质量是不错的。我意犹未尽,继续要他们出题,吴晨骏看来有些受刺激了,一般文学中人看到同行这么迅速出手是会有些难受的:),如果是我,我也会。他一边在房间走来走去,一边甩了一下手臂说,够了够了,我觉得今天你不能再写了。我说,好,就把它当题目——

 

《我觉得今天你不能再写了》

我觉得今天你不能再写了
你们都在创作
就我一人无所事事
小小空地走来走去

我觉得尖叫有时是一根火柴很快熄灭
偶尔留一点红红的头
必须放在水里看它冷却
才安下心
才丢进垃圾桶
看一根烧过的火柴头与一叠废纸混居有时
很伤感
有时很奇妙

我觉得今天的场景很伤感
很奇妙就像
烧过的火柴头
和废纸
你在空地走来走去
小小的落寞,落寞有吗?
烟含在嘴里
水拿在手里
你觉得今天我不能再写了整个小区都被高楼
塞满了高楼都被
灯光撑饱了
你的神经也被我的敲打刺激了 

这首的妙处在火柴头意象的引入,还有那句“小小的落寞,落寞有吗”所营造出的意境。写完这首后灵感用得差不多了,我也有些疲惫,他们也没有什么题目给我了,我排了一下版,发现第四页剩的空间还很多,就想再写一首把它填满,于是随意写下——


《太生活了》

太生活了行吧?
太生活了不好。

太生活了又怎样?
太生活了书就要反扣在电脑边上。

太生活了结局何在?
太生活了就不能活在春秋战国时代。

这首有点投机取巧,但结尾处的春秋战国出来后整个容量就从微小的生活冲了出去,开阔了。这组诗后来被《诗选刊》2005年2月收在最新力作里,也成为各种年度选本经常选用的诗篇。虽是即兴写作,其实暗含着当时我生活的许多心态。

 

                                       2006/8/6,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