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城人物之西川

(2006-07-13 13:01:14)
标签:

安琪

分类: 安琪随笔
太人性了西川
 
 
 
                    文/安琪
 
    那天西川发来短信,说他的诗作被孟京辉改编成实验剧在东单一个剧院首演,让我得空去看看。我很高兴,想,西川还真是个重友情的人,能想到请我想来是因为此前我刚在《经济观察报》给他做了整版人物专访,配上大幅黑白照和他的诗作两首,场面确实相当壮观,西川自己看了后也说“没想到这么好”。交情就这么结下了。
 
    其实和西川认识颇早,2002年11月在浙江湖州的某个诗会上我第一次见到西川时是毕恭毕敬,其时我还在福建,久仰西川大名,乍一见难免有点小学生姿态。那次会上我把《诗歌与人——中国大陆中间代诗人诗选》送给西川之后很快在回去的几天内收到西川来信,言及他对我发表在该刊的一首诗的评价,认为,女性诗人能够不被庞德吓倒反而善于从庞德身上吸取写作智慧,实在令人欣喜。
 
    那封信令我极为感动。西川是个对庞德很有研究的人,能轻易看出我受庞德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后来我到北京后就有多次机会见到西川。印象最深的是他老的速度很快,似乎以超过同龄人三倍的时间在老,“老”在西川身上表现为,身材臃肿了一些,头发蓬乱斑驳且白发闪烁。我对西川说,我感觉你在替海子、骆一禾承担他们的老,他们以死保住了青春,却把老留给了你。
 
    西川说,我和他们之间没有“神秘”意义上的感应,是他们的去世,还有其他一系列变故使我强烈感受到命运的存在。西川是个有极强命运感的人,这从他的《虚构的家谱》《另一个我的一生》等诗作里即可发现。1963年出生的西川,看起来像是经过了几辈子的人生,也许这与他倾尽全力搜集整理《海子诗全编》有关?
 
    尽管有人嘲讽西川因为海子而成名,但我得到的更为准确的信息是,西川早在海子之前就已声名在外了,那时他是北大文学社主力,海子尚属外围人士,而西川编辑的《海子诗全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海子的诗作,使海子的光芒得以聚集起来并放射出无限力量。对后者,写作《海子评传》的燎原先生深有感触。
 
    那些攻击西川的人是人格卑劣而不完整的。
 
    西川喜欢对身份和诗作做多种变化的尝试,他的诗作曾经被改编成交响乐在香港等地演出,他自己本人,则充当了贾樟柯《站台》里剧团团长的角色,当我在影片中看到西川时,我首先认出了他那略微含混的卷舌普通话,在片中,西川一点都没有表演痕迹,完全像平常他参加诗会的样子。
 
    在我接触到的京城学院派诗人里,西川是最为亲和的一个,也是最不虚伪的一个。在西峡诗会,西川和大家伙光着膀子走在诗人群里的形象给清华大学蓝棣之教授留下很深印象。西川的话很高深但并不做作,他的人容易接近但也讲原则,对那些无理取闹故意找茬的人,西川写起文章来也很不客气。似乎记得他说过一句话大意是:那些骂他的人都是企图借骂名人出名。呵呵,这句话如果由旁人来说就叫实事求是,由他来说则为狂妄自大,毕竟自己说自己有名人还是不符中国国情,尽管西川确实是个名人。
 
    这句话也清楚表明,西川身上所具有的原始的表达自己的冲动并未泯灭。
 
    想到有一次在首师大开诗会,西川发言的第一句就是,一个人的视野跟词汇量有很大关系,词汇的新、词汇量的丰富体现了一个人视野的新和丰富。我想,把西川这句话作为结尾放在此处,对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人来说也许不无裨益。
 
 
 
                                       2006/7/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