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琪 |
分类: 安琪随笔 |
公共知识分子张颐武
在北大旁听过张颐武先生一堂课,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一进教室就拉过一张椅子,然后直接坐了上去,整堂课他的讲述就在椅子上完成。也不板书,也不留时间让同学们记录,就这样一路讲下去直到下课。
印象第二深的是他的语速很快,有点自顾自的意思,就是,他只管自己说,哇哇啦啦,话题撒得很开,妙的是他又能随时收回来,如此这般,即使跑题,听起来也是一种享受。
以上两个特点加深了张颐武讲课的风趣和渊博。渊博自不必说,单单是他的善于抛开话头就令人惊讶,常常是上一句他刚讲到一个地方,下一句就从这地方引申到另一个地方去了,哪怕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他也会找到契合点。可以看出张教授脑瓜非常灵活,如果让他去做脑筋急转弯肯定是随心所欲想转几度就几度。这是我对张颐武的第一印象。
正当公共知识分子特别畅销的时候我发现,张教授完全当得起不折不扣的公共知识分子。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在我看来,就是各行各业通吃的意思。他们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能说几下,不止几下,是几吨,他们的文字常常是洋洋洒洒,专业术语、日常哲理搅拌了一大堆,然后再得出一些令人瞠目的结论,诸如“章子怡比孔夫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更有价值”之类的话。
有报纸为证,在我能看到的《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南方周末》等各大报上,张颐武一会儿就萨斯问题发表高见,一会儿给房产改革支它几招,一会儿又跃上超级女声的纸版平台慷慨成词,可真是十八般武艺全都使上。至于老本行文学他也没拉下,京城媒体张教授对小说等文体的发言依然举足轻重。不仅如此,张教授自然得应邀参与系列小说推广活动,既参加了就得表态,有一次我就在我朋友的一部小说首发式上亲耳听到,张教授夸我朋友赛得过米兰·昆德拉足足夸了45分钟,正好是一节课的时间。
说实话,我个人倒不反感张教授的多面出击能力,毕竟,许多领域对很多人都是陌生的,无论张教授讲得对与不对,我都觉得这是个大家学习的机会,本文可视为对张教授辛勤劳动的一种敬意。毕竟现代社会,当个公共知识分子也不容易,他们得时时警惕自己别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因为,许多领域确实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地方。如果我们的公共知识分子如张颐武的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陷入陷阱,并且轻易地被人抓住把柄。一想到此,我就不禁替张教授微捏一把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