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谈路也的诗及其他

(2006-06-11 13:56:07)
分类: 安琪文论
再谈路也的诗及其他
 
 
           安琪
 
在博客中写了对路也的诗的批评后心里一直隐隐不安,这不安源于对自己判断力的怀疑,生恐以一己之见误判他人佳作。同样情景在对杨键诗歌的判断上也出现过,在我看来,杨键的诗绝非叶匡政所说的那么空前绝后,但韩东也高度认可杨键,柏桦也高度认可杨键,这两位优秀诗人的认可一时使我摇摆起来,对自己也有些疑虑了。
 
因为当时叶匡政要完成一篇关于杨键的教材写作,他让我帮忙,我于是承接下此活按照教材体例对杨键的《母牛与母羊》进行评析,居然也评得合情合理。不过,内心对杨键的诗作还是有保留的。
 
我以为杨键诗歌承接的中国传统抒情这一脉并无大的突破,无论是语言的营造,还是语词的引申义上皆是习见的,诸如从河流的流逝联想到时光的匆匆,从牛羊的哀鸣生发出命运的无奈,实在是卑之无甚高论,或许,也正因为这份无甚高论,让那些对现代派已经逆反的诗人们热爱了杨键?
 
我不知道。
 
又或许,我太注意诗歌中的创新元素?我喜爱那些对汉语诗歌有新的提供的写作,像祁国在北京期间写的荒诞诗,那种想象力的最大发挥,语言的最简约使用,都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祁国主张用最少最单纯的语言写出最丰富内容的观点开启了我北京时期的短诗写作。从《像杜拉斯一样生活》开始,我的北京时期的短诗就很少再拗口和晦涩了,它们所采用的通俗化词语及句子的合成判然有别于福建时期的长诗写作。
 
如果用这种观点来看路也《一个异乡人的江南》,是否也是可行的?说起来,路也在这本集子里采用的也是非常烟火味的写作,她的诗歌来源完全是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一顿饭,一次散步所见的野菊盛开,一个渡口,都是她诗歌的来源。路也的写作基本上是口述实录合理类比,前者指的是她的现场感,后者则是她身上的阅读尤其是古典阅读在当下的对接,比如月亮在她的诗里是从杜牧诗中复制并粘贴到天上的,这里的杜牧很典型地体现了路也“江心洲”系列诗作的风格。
 
很显然路也是一个对唐诗宋词甚至《诗经》时代的意象很着迷的诗人,她也说她喜欢的朝代是唐朝和五四时期(这点和我类似,我同时还多一个春秋战国时期),路也对唐诗宋词意象的使用是机智活泼的,她总是能够赋予这些东西以新鲜的气息,也就是与当下现场有关的气息,这是她比杨键高明的地方我以为。路也是山东人,但在诗中,她一向称自己为鲁国人,这就凭添了一份别致,当然,这样的称呼是要和她的语境结合的否则就显得做作。路也对植物的熟稔让她轻易地把这些草木移入诗中,如前所述,她的移入是俏皮浪漫而有当下气息的,这同样很重要。
 
我在这么梳理的时候渐渐认为,在我所接受太多关于诗言志的宏大古训时,我是否已经遗忘了诗歌中世俗趣味的一面,以至于我对路也的诗一直苛之甚深。其时,在《诗经》里不也有许多充满小儿女情趣的诗篇,它们或写对情人的等待,或写对情人的埋怨,今天读来依然动人。路也的诗之所以打动了那么多人,也许就在于这份世俗的烟火味是每个人都逃避不了的吧?
 
是为记。
 
 
 
                                     2006、6、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