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诗歌朗诵会”小记
安琪
七点半,按照约定的时间,我、树才、楚尘先后到北外宾馆517房张子清老师处集合,八点,我们一行四人到北外那座获得鲁邦建筑奖的棕红色教学楼参加中外诗歌朗诵会。这个朗诵会属于此次亚美国际文化交流的一部分,由张老师安排的,主持人也是张老师。
在一楼大厅,我们遇到了吴冰教授,冰心女士的女儿,白白净净温文尔雅的一个人,个不高,脸盘和五官看起来和冰心女士很像。她是这次会议的组织者,不过,上午的朗诵会她没出席。
还没正式开始时大家都在会议室外面交流,互换名片,我收到了美国、也门诗人的名片,全部英语,我想估计也不会真的和这些老外联系的。他们也接了我的名片,估计也是不会和我联系的。也门来了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女儿,看起来也就三岁,黑皮肤,大眼睛,那眼睛大得像成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黑皮肤的小孩。
朗诵会由张子清老师主持,全部是英文,在这个会场,我这个不太懂英文的人成了老外。参加朗诵会的大约有三十多人,确实老外居多。
首先上场的是来自美国的林诗人,他五十多岁年纪,朗诵起来像布什在国会的发言,那种语势语调,第二第三则是那对也门夫妇,夫人的朗诵像唱歌,高低起伏,拖腔拖调,丈夫则比较沉稳。朗诵完毕,夫人赶紧到门外照顾小孩,看来在全世界,夫人照管家庭的任务是一样的。
我安排在第四个,我的诗由张老师翻译,这些诗张老师已经推荐到美国一个诗歌选本,被张老师推荐的还有一个伊路。北外那边则早就安排了一个研究生名吕佳当翻译。我上去时先简单说明这些诗的译者系我念中文北外学生念英文的朗诵方式。
一共有六首,都很短,第一首《意外》,比较深沉,大家正常聆听。第二首《他们在说爱情》比较好玩,有一些笑声。第三首《我不说了》因为写到同性恋,当念到“人生真不错我不说了,我整天跟自己在一起所以我是个同性恋者”时,大家都笑起来,还鼓了掌。然后是《一天一夜》和《父亲》,场面正常,到《像杜拉斯一样生活》时,大家听到题目就笑了,显然大家对杜拉斯太熟悉了。这首诗本身的节奏就很强,加上张子清老师非常到位的翻译,和北外吕佳非常到位的朗诵,结果大家又微笑鼓掌。
可以说,整场朗诵我的诗是唯一获得掌声的,张老师说,效果很好。这些诗都是在张老师“一定要选择调侃的色情的作品”的要求下选出的,果然符合异地风味。其他人的诗估计比较严肃,听起来就不好笑了。
树才说,也门那个丈夫诗人朗诵的主题是关于和平的。
楚尘的诗其实也有好玩的地方,只是他的朗诵者比较平静,没有注入感情,听起来就沉了一些。
我们之后又有一位美国加州老师朗诵,然后是树才,树才的中文朗诵让大家感受到汉语的魅力,以至于之后的简短研讨中有老外夸他并指明要他介绍中国诗歌现状,树才简略地把八十年代以来的诗歌大致梳理了一下,由吕佳现场翻译,树才的幽默是冷幽默那种,不宽张,但很有感染力,也引来阵阵知音般的微笑。
朗诵会将近十点结束,大家随意交流,一年轻诗人过来跟我说她很喜欢我的诗,尤其那首杜拉斯,我听清个大概,就请张老师帮我翻译:杜拉斯是全世界女性的梦想。她点头称是,当她向我要诗稿时我把手头最后一份资料给了她。
又有一个年纪稍大的女诗人过来说喜欢我的诗,我很高兴,看来我的作品对这些异国的心灵还是有共鸣的。我把名片给了她,欢迎她有空到名片上的博客和听安集走走,当然了,她就是上了也是看不懂的,交换名片更多的是一种尊重。
朗诵会之后将是报告会,全部用英文。我和楚尘、树才于是先行退场,树才带我们游览了母校北外校园,指了哪座是他学习哪座是他吃饭用的,等等。时近中午,楚尘要请我们到友谊宾馆吃饭,我们一致拒绝,认为就在北外某个餐馆吃即可。后来我们在树才的带领下到了一家比较清净的餐馆吃了个便餐,楚尘买单。
这算是我第一次正规参加中外诗歌交流了,补一句,每个人朗诵的时候,大家都十分安静。
是为记。
2006。5。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