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平凉地震灾区周年回访见闻(组图)

(2009-05-11 16:43:20)
标签:

甘肃平凉

灾后重建

孩子

受伤

贴息贷款

地震灾区

休闲

分类: 平凉记忆

甘肃平凉地震灾区周年回访见闻(组图)


  站在自家新建的5间漂亮的砖瓦房前,大寨回族乡赵塬村村民高保真一脸灿烂。去年震后第5天,当记者来到大寨赵塬村时,第一个采访对象就是高保真。那时,老高家在地震中9间房屋全部倒塌,粮食以及生活用品全部被埋。然而,一年之后,当记者再次来到赵塬村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赵塬村已经完全变了样。残垣断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已建成或在建的气派、漂亮的砖瓦房。水泥硬化的村道平整美观,清一色的大门楼子和围墙整齐划一……高保真说,我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修起新房子,更没有想到村里变化这么大。 
  据老高讲,他这5间新房共花了5万多块钱,在信用社贷款3万元,上面补助了2万元,自己向亲戚朋友借了一点,新房子只用了二十几天就修起来了。他说,村里绝大多数受灾户都是这样修起新房的。

甘肃平凉地震灾区周年回访见闻(组图)

震后:村民高保真家

甘肃平凉地震灾区周年回访见闻(组图)

现在:村民高保真家。

甘肃平凉地震灾区周年回访见闻(组图)

震后:赵塬村情景。

甘肃平凉地震灾区周年回访见闻(组图)

现在:赵塬村情景。


  5·12地震灾害给位于甘肃平凉崆峒区南部山塬的大寨回族乡造成了巨大损失,全乡3267户群众受灾,占全乡总户数的63%。共造成5人伤亡,32人受伤,倒塌房屋8014间,裂缝12043间,倒塌围墙12万多米,乡政府机关干部宿舍及办公楼、学校、围墙、村部、水塔、道路等公共设施都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9860万元。
  乡党委书记汝怀学说,大寨乡对受灾户主要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原址重建和另址迁建等途径解决。灾后重建规划的赵塬村一社、穆家洼社,白土村白土社、豁岘社,柳沟村上海社,小马村王湾社和梨树园村共7个集中安置区总投资达2691万元,共安置受灾农户303户,加上分散安置663户,全乡966户重建户已全部搬进了新房。倒塌围墙也已修缮完毕,23所受灾学校99间校舍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乡上还多方筹资47.8万元,利用5204水厂水源,为张庄、童咀、老庄洼3村1190户5606人接通了自来水。在梨园村新打机井一眼,彻底解决了梨园村4个社656人的用水困难。此外,在地震中遭到毁坏的乡村道路也顺利贯通,共清理道路塌方6.6万立方米,拆除受损涵洞14道105米,道路铺砂4条21公里,进一步提升了全乡道路的通行能力。

甘肃平凉地震灾区周年回访见闻(组图)

震后:老庄洼村村民马清广老人在震灾中不幸失去了老伴、儿媳和仅3个月大的孙女。

甘肃平凉地震灾区周年回访见闻(组图)

现在:住进新房的马清广老人,在5月3号刚给儿子马有福娶了媳妇。

甘肃平凉地震灾区周年回访见闻(组图)

震后:因颅脑严重受伤在医院昏迷20天的梨园小学三年级学生苏圆圆躺在重症监护室里。她的两个同学在这次震灾中不幸遇难,21名同学受伤。

甘肃平凉地震灾区周年回访见闻(组图)

现在:已经康复出院并开始上学的苏圆圆。

甘肃平凉地震灾区周年回访见闻(组图)

在地震中受伤的大寨乡梨园小学学生闵红霞大腿上的钢板还没有取出,家中没有人的时候,她总是愿意在院中呆着害怕进屋。

 

  在赵塬村穆家洼社集中安置区,乡长温治刚告诉记者,穆家洼社原来住在安置区下面的半山腰上,地震时大多数农户的房子、窑洞不同程度受损,山体多处出现裂缝,很有可能发生滑坡次生灾害。于是,区、乡经研究决定对该社进行集体搬迁,在塬顶相对平坦处重建穆家洼社。记者推门走进一家农户院落,发现主人正在挖沼气池。他说,“我们穆家洼人住在半山腰上几辈子了,出门就爬坡。搬到安置区可好了,修房子政府给补助,还给我们修路、通水、通电。这不,我们安置点马上就要通(沼)气了,以后做饭不用烧炭了!”
  据记者了解,自去年6月中下旬以来,大寨乡灾后重建工作展开后,先后有63个工程队2000多人和数百台施工机械开进了大寨,在各个集中安置区昼夜施工。一年来,马不停蹄奔波在各个工地和农户家中协调、指挥重建工作的乡党委书记汝怀学说,不管是集中安置区还是分散安置户,必须按照“六个统一”、“五个结合”的标准执行。“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放线、统一采购、统一配套。“五个结合”即:把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移民搬迁、旧村改造、小康屋建设结合起来,高标准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甘肃平凉地震灾区周年回访见闻(组图)

震后:大寨中学平房全毁,校园一片狼藉。

甘肃平凉地震灾区周年回访见闻(组图)

现在:重建后的大寨中学美观漂亮。


  对于重建资金的来源,汝怀学用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六个一点”做了概括。即:群众自筹一点、政府帮助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捐助一点、部门帮扶一点、亲邻相帮一点的办法,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大寨乡位于山塬沟壑区,人多地少,很多农民在种好自家承包地的同时,选择了外出打工或者做小生意挣钱的门路。坐在自家新修成的3间正房里,赵塬村村民吴存喜夫妻和记者拉起了家常。据吴存喜讲,前些年,他和妻子远赴新疆卖小吃,一年能收入1万多块钱,生活虽然算不上多富裕,但也衣食无忧。5月12号,当他听到家乡发生地震的消息后,就和妻子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一进村子,看到眼前一片废墟,他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家没有了,以后该咋办啊?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乡村干部给他们送来了面、油等生活用品,并鼓励他们打起精神,赶紧把院子里的废墟清理掉,准备重建。吴存喜说,他去信用社贷了3万元,加上政府补助,先修起了3间房子。新房子修成后,他又花4000多元购买了床、柜子、沙发等家具。他告诉记者,等把家里的事情打理的差不多了,他们两口子打算再去新疆做小买卖,争取早日把几万元的贷款还上。“九厘四五的利息太高了,3万元贷款一年就要3000多块钱的利息,得赶紧还上啊!”吴存喜如是说。


  据记者了解,早在去年7月中旬,甘肃省就出台了《震后受灾农民住房重建住房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对震后受灾农民住房贷款贴息做出了规定。办法规定,地震灾区农民3万元以内(含3万元)重建住房贷款,可由省财政给予全额贴息。贷款期限最长3年,依实际贷款时间贴息。
  然而,据当地干部群众反映,时至今日,贴息贷款依然悬而未决,财政拨付贴息资金依然未到位,很多农户在贷款时签订的合同利率依然是九厘四五……

注:回访照片均为《平凉日报》记者杨昕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