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民看不起病是个“真实的谎言”

(2009-03-18 10:37:23)
标签:

农民

看病难

大病医疗救助

新农合

平凉

文化

财经

休闲

分类: 第三只眼

农民看不起病是个“真实的谎言”


  13岁的麻雯丽躺在病床上悄悄地流泪,其父母四处奔走,到处求人,为女儿筹集医药费。麻雯丽是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安国中学学生,两个月前突发感冒,在村、乡两级卫生院治疗,高烧不退,且呼吸困难,转至平凉市人民医院后检查诊断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从去年12月22日入院到现在已花去医药费7万余元。但要想彻底治愈至少需要花费30万元。这对一个负债累累的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其实,作为记者,近年来我和我的同事参与、闻听、经见诸如麻雯丽这样因为家庭贫困而“小病拖大病,大病无钱治”的故事不下千例了。同样,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为重大疾病少年儿童发起的救助活动更是司空见惯,人们从同情到感动,从感动到援助,从援助到力不从心……

  需要社会救助的重大疾病患者,尤其是农民患者太多了,每年前来寻求报社帮助的人不下三位数,报社本着人文关怀的理念,都及时向社会发出了呼吁,但需要救助的人越来越多了,捐款献爱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源于此,我们宁可将那些前来报社哭求社会救助的患病农民的话当作“真实的谎言”来理解……
  那么,中国城乡到底有多少重大疾病患者需要救助?救助的渠道和办法都有哪些?面对诸如白血病这样动辄需要几十万元医药费的病症,患者及家属又该去哪里寻求帮助呢?

 

新农合:广覆盖不等于“全包圆”

  据记者从甘肃平凉市卫生局获悉,平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3年试点工作开始到2008年底,全市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29669.85万元(其中,参合农民个人健康储蓄4754.81万元,县级财政配套2006.14万元,市级财政配套1337.42万元,省级财政配套8965.70万元,中央财政配套12563.08万元),累计为178.63万人次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23448.94万元。其中,报销1万元以上的687人次,报销2万元以上的146人次,报销3万元以上的34人次,报销4万元以上的7人次。眼下,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农民有179.39万,平均参合率达到97.85%,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从新农合给患者报销的最高金额及人数我们可以看出,报销医药费3万元以上的只有34人次,而报销4万元以上的只有7人次。也就是说,能够筹到钱去看病且最终报销拿到医药费的重大疾病患者只是少数。如庄浪县盘安乡托神村王军娃10岁的儿子王伟,因患白血病先后在西京医院住院6次,总共花费10.23万元,庄浪县新农合基金给予多次报销,住院起付线按最高标准只核算一次,总共报销49125元,另外,民政部门实施的大病医疗救助为其资助报销10644元。然而,更多的大病患者面对高昂的医药费,在告借无门的情况下,只有选择放弃治疗。崇信县木林乡金龙村18岁少年杨永军,2007年患尿毒症,2008年以来曾4次在平凉市中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总费用5.01万元,累计报销24848元。


  按理说,杨永军是幸运的,在媒体的关注下,很多外地和本地的好心市民纷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社会各界先后捐款约5万多元。可是,据主治大夫讲,杨永军的病要彻底治愈,惟一的办法是换肾,然而做肾移植,至少得10多万元。前不久。杨永军的母亲周菊莲再次找到报社说:“儿子的病让我们走投无路,我只有再次向社会恳求帮助。”

 

大病救助:太多人想抓这根“救命草”

  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先看病,后报销”不同,始行于三四年前的平凉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重点救助对象是: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军人、革命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和老复员军人中的贫困户、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中的贫困户以及城市低保户和特困家庭等。虽然各县、区针对本辖区不同情况制订出台了不同的实施办法和救助标准,但大体原则相似。即:如果患者已经采取治疗措施的可直接支付给救助对象本人,尚未采取治疗措施的救助对象,可申请救助,获得批准后到定点医院治疗。救助对象到定点医院住院治疗时,应出示医疗救助证和特困家庭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医院按批准的金额先行垫付救助的部分,其余部分由救助对象自付。

 

  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范围为:慢性肾衰竭透析治疗、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伴并发症、白血病(需继续化疗者)、脊髓疾病引起的肢体瘫痪、重度以上烧伤、脑出血后遗症、急性重症脑炎或中晚期慢性重性肝炎、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的、因自然灾害造成意外创伤以及经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需救助的其他重大疾病。城市大病医疗救助范围为:肾衰竭、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的抗排异治疗、糖尿病伴并发症、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需继续化疗者)、原发性高血压(高度危险组和极度危险组)、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肝炎(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以及其他特殊重大疾病。

 

  据记者从平凉市民政局获悉,作为一项临时性救助措施,2008年,平凉医疗救助制度共救助城市重大疾病患者8683人,救助金额780.1万元。救助农村重大疾病患者80495人,救助金额1702万元。一年内救助城乡重大疾病患者89178人,救助金额高达2482万余元,不管是人数还是金额,都是惊人的。可是,为何还是有很多重大疾病患者四处寻求帮助,为无钱看病而发愁呢?

 

寻求自救:大病患者应该未雨绸缪

  从近年来记者接触到的求助案例来看,大多数前来媒体求助的重大疾病患者为青少年或儿童,其中农民占绝对多数。
  看不起病,住不起院,是农民的一大心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农村已不再是少数的个案。彰显爱心,救救孩子,更是成为大众媒体社会版的一道风景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但是其核心原因是,大病救助制度尚待完善。


  甘肃平凉是个农业大市,有80%的人生活在农村,虽然医疗条件有所改善,但相对于近200万农民而言,目前的医疗资源依然是稀缺产品,要想让更多的农民平等的享受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目前条件限制下,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是最明智的选择,而实施大病救助制度就是用在了刀刃上。但是这种大病救助制度是建立在有限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基础之上,救助特点是广覆盖、低水平。看大病,依然是农民群众眼前的燃眉之急。


  当然,除了社会、媒体应承担的其道德功能和社会义务外,患者自救是一个主要途径。例如,患者或其家属应该未雨绸缪,参加重大疾病医疗保险,防备患上重大疾病后无钱医治。据了解,眼下各大保险公司人寿险相继推出的一系列人身保险,其中就包含对重大疾病的保险责任。
  另外,政府相关部门或社会团体是否可以建立一个长效、规范的救助重大疾病患者的慈善机构,通过向社会募集善款,作为专项救助基金,为那些患了重大疾病无钱医治的人们提供援助。总之,我们的社会、政府都应该承担起责任来,让那些患病后陷入绝境的人们能切实感受到和谐社会的温暖阳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