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北农民对土地新政的解读
(2008-10-25 14:34:51)
标签:
房产土地农民新政农业税甘肃平凉休闲 |
分类: 老秦乱弹 |
一个西北农民对土地新政的解读
首先声明一下,本人虽然干新闻行当已经十多年,但依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直是以“新闻民工”的角色和身份,游离于城市边缘,家里仍有一亩三分地,流转给别人耕作。所以,对于中央有关“三农”的新政、措施就自然格外关心、关注。
土地流转,这是近来备受社会各界以及媒体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从媒体声音我们读出的信息是:只要土地一流转,农民肯定会受益。然而,这个所谓“利好的消息”,在大多数甘肃平凉农民中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甚至很少有人把未来发家致富的希望寄托在所谓的“土地流转”上。
其实,相对于专家、学者对土地流转新政的津津乐道,笔者本人包括我们西北农民已经不把它当作啥新鲜事物了。在我们平凉,农民私下里的土地流转行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土地无人耕作,但闲置撂荒土地并不能免除农业税以及乡统筹、村提留等等赋税。于是,一些农户就开始将自家土地转包给其他农户经营。大家因为是熟人、乡亲之间的转包行为,按照乡俗,大多不签订合同,也不约定年限,相互之间只要谈好转包费用等条件,就可以随意流转。
一般情况下,农民之间的土地流转费用不高,除了转包户代替原承包户交纳国家规定的农业税之外,还要承担分摊给原承包户的乡统筹、村提留等费用。如果是川塬区的好地,除了上述费用,转包户还要向原承包户每亩地年底交100多斤小麦或玉米。如果是山坡地,只需要承担“公家”费用就可以了。那时候,土地流转在平凉农村很是活跃。
到了本世纪初期,随着农用资料、化肥等价格大幅上涨,粮食价格相对低廉等问题的凸显,农民私下土地流转步伐放缓,很多地方开始出现土地撂荒现象。2006年1月1日,随着农业税在全国范围内的取消,加之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出台,平凉农村又兴起了新一轮土地流转热。在这前后,在平凉崆峒区等地的城郊农村,也陆续出现了集体土地流转现象,一些企业或个人从农民手里转包土地,从事花卉、蔬菜等集约化经营,并给付农民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被从土地“解放”出来的这部分农民,开始利用地处城郊的有利条件,或从事体力劳动,或做起小本生意,或进入其他企业以及外出打工挣钱。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部分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并没有因此而致富。有些农民是致富了,但致富的途径却是来自在城里打工或做生意的收入,而不是土地流转的收入。
我比较赞成有些专家所说的:土地流转对农民具有类似社保的作用。因为,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务工、做生意,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很难保证一定会过上好日子。一旦他们在城市里无法生存,回到农村,还有土地流转后得来的粮食或收入垫底,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问题是,像我们平凉这样山坡地占绝对多数,川塬地相对很少的实际情况,要像中东部地区农村那样大规模的推行土地流转政策,显然不大现实。加之许多农民对“土地流转”这个新词语感到陌生和茫然,不熟悉相应的法律政策,无法预知土地增值效应,因此不敢或者不知道如何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而农民私下里一对一的土地流转率又很低,回报也很低,更无法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土地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或产出率。
也许,在我们西北地区城乡结合部的部分农村,由于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投入产出效益好,土地流转率可能会相对高一些。但农民由于受市场信息、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在与企业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时,只能按当时当下的土地产出效益为基数确立补偿标准。但随着土地不断增值,原来也许每亩300-500元的标准,会上涨到1000元也未必没有可能,但签了合同的农民却不能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用自己的土地赚钱,无可奈何。
正如有些人担心的那样,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基本上是弱者,他们缺乏必要的合同法知识,缺少对土地升值的预见性,甚至缺少话语权。因此,就要求我们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操作规程,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供多种流转方式供农民选择。一方面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话语权。另一方面要合理评估土地价值,增强合同的科学性、严肃性,既保证农民能够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又能保证土地转让期间的稳定,发挥土地规模经营的效果。
西北,包括甘肃平凉在内,处于相对欠发达地区,还存在着农民对流转的认识问题,存在着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如何寻找新的就业途径的问题。对于土地流转这一新“利好政策”,我们要抱着谨慎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尤其在全国流转风潮的影响下,我们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赶时髦一哄而上。我们要做的是读懂农民心思,摸清农村底细,再对症下药,避免一时冲动对农民利益造成损害。
当然,在推行土地流转新政时,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折不扣的执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能假借“土地流转”的幌子,随意改变土地用途,更不能让某些“歪嘴和尚”把这部“好经”给念歪了……
前一篇:男人喝酒耍酷,女人唱歌耍飘
后一篇:为啥农民房产不能抵押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