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娶媳妇买房子孩子上学安葬老人文化情感秦玉龙休闲 |
分类: 半瓶子专栏 |
当今中国人最上心的几件事
前些年,在中国农村,数以亿计的父老乡亲们背井离乡撇家舍业去外面打工挣钱,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人生三件大事:娶媳妇、修房子、埋老人。现如今,随着世事的变化,这三件大事也衍生成了四件五件甚至是六件七件若干件事。
“半瓶子”的前二十几年也是农民,地地道道的农民,也和他们有着一样的感受,一样的追求和梦想。大家伙下大苦,挣小钱,起得比鸡早没啥,吃得比猪差能咽,干得比牛乏也能受。目的只有一个,挣下钱了回家娶个媳妇,修几间像样的房子,还要准备一些钱,等老人百年之后好体体面面的埋了。可是,跟“半瓶子”一样,好多兄弟怀揣着这样朴素的念想出发,回家的时候口袋里却没有挣下几个大毛,要么是干了活拿不到工钱,要么是吃喝拉撒来往路费花销除外,一年的辛苦落不下多少钱。可是,要娶个媳妇,光彩礼少说要几万块。假如你家里没有几间像样的砖瓦房,媳妇也很难娶回来。运气不好,父母有个病啊啥的,还要花钱,等到钱花光了,老人也就撒手了。这一撒手不要紧,你就是再穷,也要借账累债把老人埋了,绝对不能节省,因为这是“孝道”问题。
其实,在中国的城市农村,绝大多数兄弟姐妹都在为这“几件大事”一辈子忙活着。前段时间,“半瓶子”回老家,发现村子里除了老人妇女娃娃,没有几个青壮年。不用问,他们都出去打工挣钱了。一位以“有文化”而备受村民尊重的长辈说:农民就是一群鸡,刨一爪子吃一口,人人都活得很现实。而今的年轻人守不住土地,是因为土地上种不出媳妇,种不出房子,也种不出幸福生活。他们撇了土地走出去了,可他们还是土命,在没有土的城市里水土不服,就像把树跟草拔了抖净了根上的土,栽到啥好地方都活不了。没奈何,他们把挣下的钱又拿回来,在原先种庄稼的地里“种”房子,也是向村里人证明自己:媳妇娶回来了,房子修好了,娃娃也在大城市上学呢,埋老人的钱也攒下了。
不光是农民兄弟姐妹一辈子在为了这几件大事折腾,城里人也一样在为这几件事忙活。在无数个鸡零狗碎的日子里,就是这样几个简单又纯粹的愿望支撑着我们,一步步的朝前走。当然,“半瓶子”和大家伙一样,在这几件大事之外,又不断地给自己加码,又多了譬如期待儿子能上重点高中,能考上清华、北大,等把买房子欠下的债务还清了,思谋着给自己买一辆车开……这些愿望其实都是在满足了那几个基本愿望之外才滋生出来的。说到底,娶媳妇、修房子、孩子上学、赡养老人,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必须要面对的“几大任务”。相对于城里人来说,他(她)更愿意把它叫成追求或者目标,这样听起来不太俗气,也显得有文化、有档次一点。
不管叫它大事还是目标都可以,就像把猫叫咪一样。农民把它当作事来干,城里人把它当作目标来实现。你看眼下,商品房的价格年年往上涨。你看,娶媳妇的小伙子熬煎成了啥模样。你看,为了娃娃能上重点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年轻的他爸他妈恨不得亲自上阵替娃娃念书、考试……没办法,虽然我们也知道坐轿子的肯定没有抬轿子的多。虽然我们也知道,买一套房子就意味着半辈子给房子做了牛马。虽然我们也知道,好媳妇不在乎你房子多大职位多高存款多少,看中的是你这个人。虽然我们更知道,老人去世了用不着铺张浪费给别人看。可是,毕竟我们都是肉眼凡胎的俗人,很难超然世外。
凡是种种,“半瓶子”跟您一样,向环境投降,向氛围投降,向世俗投降,向未知而可感知的未来投降……尽管自己模样不咋样,却幻想着娶一个才貌双全温柔体贴听话能干的好老婆。尽管口袋里没有几个钢镚,也要挣扎着买一套大房子住。尽管自己上学的时候成绩不怎么样,却要求儿子门门功课都得在90分以上。尽管老娘在世的时候没有尽到孝道,还是要在老人身后搞个大排场……不是“半瓶子”愿意这样弄,而是被逼着不得不这样弄。
于是,“半瓶子”有时候闭上眼细细想:这也许才是生活的真谛,生活就是不断的被复制,然后再刷新,再复制。将来,我的儿子肯定也会复制我的生活,不管形式咋变,内容肯定和他老子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