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梯田化第一县的背影(图)

(2008-01-28 12:48:37)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梯田化第一县

庄浪

水土流失

记忆

秦玉龙

杂谈

分类: 平凉记忆
平凉记忆:中国梯田化第一县的背影
 
  也许你很难想像,照片上这个满目疮痍的地方,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甘肃庄浪县某个村庄遭灾后的状况。作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梯田化第一县”,庄浪曾经远去的背影,犹如它经历过的苦难一样,叫人感怀。
中国梯田化第一县的背影(图)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庄浪县李家咀第二生产队的社员居住区。该队共有43户,256人。在一次山体滑坡事件中,发生死亡的22户102人。其中绝户13户死70人,冲毁房屋143间,死亡大牲畜24头,羊28只,生猪44口……

  庄浪,世称羲皇故里,成吉思汗设庄浪路,明洪武八年(1375)设县,因公元13世纪初吐蕃庄浪族一支居此而得名,至今800多年。庄浪位于甘肃中部,地处六盘山西麓。昔日,丘陵起伏,峰侧岭横,山高地陡,壑多沟深,旱涝雹灾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劣,贫瘠寒薄穷困。千百年来,民生苦不堪言,温饱之梦难圆。
  明万历《庄浪县志》为后人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全陕寒薄之处,平凉为最。而平凉县之属,庄浪尤甚。……田不川,山不林木,雨少则旱,雨多则寒。一遇早霜,秋禾尽萎,果菜桑麻,皆非所产。"
中国梯田化第一县的背影(图)
这是1973年4月27日庄浪县水洛公社文家沟大队遭遇山洪后的情景……
 
  浏览庄浪地理,你会看到,回环盘绕在这里的6支六盘山余脉和洪水把全县1553平方公里土地冲刷、切割得千沟万壑,残酷地将114万亩耕地中的95.3%挂在402个梁峁上和2553条沟壑间的"烂塌山"、"滚牛洼"上。这里地上少资源,地下无矿藏,山高地陡,水土难留,每年都有1000万吨泥沙流失,平均一年就要被剥去6毫米土层。严酷的山川无情地撕碎了以农为本的庄浪人祖祖辈辈的生存之梦!

  这组照片的拍摄日期是1972年4月,地点是庄浪县水洛、南坪公社的文家沟、王家湾、李家咀大队。据资料记载,这次洪水加泥石流灾害,给这几个大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虽然,此后的庄浪人民经过30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用“人定胜天”的信念改造自己的家园,实行了大规模生态治理。如今,在这片藏语意为“野牛出没的地方”,已然是碧野蓝天,梯田层峦,林带环绕,鱼跃鸟鸣……庄浪梯田建设的历程,与其说是勤劳的庄浪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与大自然抗争,向命运挑战的奋斗史、创业史,不如说是这组照片最好的注脚。

  然而,照片上所发生的类似自然灾害还是不可抗拒的袭扰着庄浪。据媒体报道:2005年6月20、21日,庄浪县遭暴洪袭击后,6月30日至7月2日,该县13个乡镇58个村,5.2万人再次遭受暴洪和泥石流侵袭,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23600亩,137户群众房屋倒塌280间,县乡道路共发生滑坡泥石流6处500米,塌方12000方,涵洞15道,塌陷路面3公里3000方。庄华公路水毁5处120米,交通一度中断。据估算,仅这次灾害造成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记住并回顾过去,虽然我们的伤口会隐隐作痛,会感到些许尴尬或难过。但历史的背影无法彻底从我们的记忆中删除,遭受的苦难无法从我们的情感中抹去。那座高高耸立在庄浪大地上的“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的碑刻,不仅仅是为了夸耀功绩,也是一种警醒和缅怀。

  未来若干年,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依然是我们黄土高原地区民众面临的“大任务”。建设一个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平凉,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并秉承“庄浪精神”。也许,这组走出档案馆的图片会提醒我们:人类与大自然的抗争注定悲壮,且漫漫无期…… 
 
  亲爱的博友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地市报联盟圈,这里是打造媒体记者、专业、业余写手交流平台,向全国地市报推荐发表博友优秀博文。欢迎加入,欢迎交流!中国地市报联盟圈子地址:http://q.blog.sina.com.cn/zgdsb
  圈主秦玉龙向各位博友问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