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公务员职业铁饭碗 |
分类: 半瓶子专栏 |
一年一度的公务员招考的话题依然是全体国民以及院校毕业生议论的热点。不信,你去各大政府网站、论坛看看,发牢骚者有之,胡说八道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心灰意冷者有之……为啥一个工作岗位的竞争,会引来人们如此巨大的反响呢?其实归根结底一句话:都是奔着那个所谓的“铁饭碗”来的!
若干年后,“半瓶子”在一朋友乔迁新居的宴席上再次看到这位同乡时,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小办事员了,体态明显发福的他已经成为某乡的一把手了,理所当然是当天宴席上的“贵宾”,坐在首席,潇洒面对众星捧月的场面。宴席毕,“半瓶子”也凑上前去和同乡寒暄,方得知他这几年是怎么从一个街道办事员努力奋斗到现在“高度”的。同乡坦言:如果我当初选择当教师,今天能坐上桑塔纳吗?能成为宴席上的“贵宾”吗?能实现我当初“造福一方”的理想吗?“半瓶子”只有连连点头,表示认同的份了。
正如这位同乡所言,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可以有很多选择,但选择公务员,端上“铁饭碗”,当个“公家人”,无疑对许多为饭碗子发愁的年轻人来说,都会是一个最理想最轻松最有保障最有前途最受人尊重的职业,这也就印证了国人为啥这么看重这个所谓的“铁饭碗”,为啥如此关注公务员招考了。
近年来,在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南方人(指东部发达地区)在教育孩子时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弄个CEO当当。而北方人(指西部不发达地区)在教育孩子时常说的一句话则是:你娃娃要下苦功好好学习,将来有了出息,也弄个乡长局长当当。虽然都是对子女将来的指望,但观念决定了出发点。南方人更看重的是孩子将来的社会价值,看(她)能否通过自身努力跻身社会精英行列。而北方人更看重的是孩子将来是不是衣食不愁,不冒风险,不遭磨难,平平稳稳过一生。
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半瓶子”之所以在这里叨叨“铁饭碗”,关键在于“半瓶子”没有“铁饭碗”,只有一个“泥饭碗”,我也向往“铁饭碗”,羡慕“铁饭碗”,可是端“铁饭碗”的虽然不全部是“精英”,但至少也具备“精英”的潜力和“后盾”,不是谁想端就可以随便端的。因此,“半瓶子”认为:“铁饭碗”再好也只是一个饭碗,泥饭碗再不好,总比没有饭碗好。只要你有本事,有能耐,泥饭碗何尝不会变成“铁饭碗”、“金饭碗”呢!?
话接开头,“半瓶子”认为,“考公务员热”折射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衡量的是人们的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随着《公务员法》以及各地逐步健全完善和公务员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公家人”队伍中享受品麻的“好光阴”也将会一去不复返,公务员和其他职业一样,接受绩效考核机制是必然的选择,下岗、待岗甚至没岗也不是稀奇事。如此看来,端“铁饭碗”的人所面临的压力并不比端“木饭碗”、“泥饭碗”的小。不信,你去问问那些已经端上“铁饭碗”的“公家人”!
最近,有朋友对铁饭碗的概念进行了正解,认为: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一位早年撇了铁饭碗去沿海自谋发展的朋友表示,国企、党政、事业单位福利高,失业风险小,工作强度小,压力小……这么好的条件一直是大部分求职者所向往的,北京、上海人也不例外。而反之一想,如此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人,很难成为真正会做事情的强人,而是缺乏创造力和失去棱角的“乖人”。这一点,从那些“公家人”平时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上就可窥一斑。相比较下,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我个人的观点是,最好的是去外企,其次是自主创业,再其次才是去端铁饭碗。因为“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率”是企业的命脉,真正锻炼人的是企业,不是机关。如果抱着学习的态度,应届毕业生不妨拉下所谓“天之骄子”的臭架子去跑业务、做保险、拉广告……这也是未尝不可的。总之,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的人,就是创造和拥有属于自己铁饭碗的人。
前一篇:诗歌论斤卖与裸体无关
后一篇:吃了五花想六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