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半瓶子专栏 |
唣静宁的人和事
秦玉龙
唣,《汉语词典》解释为:啰唣,意为很闹腾,乃上古白话。“半瓶子”之所以假装斯文在这里咬文嚼字,是因为唣静宁人说话做事黑白分明,故自称“唣”。不管这种解答牵强附会也罢,胡拉乱扯也罢,只是想表明:唣静宁人不光会做烧鸡卖烧鸡,还会用上古语言装点自个的生活,显得从容而满福。
就像一位静宁文化人所说:唣静宁偏远之地,多存古语,似为语言学界所公认。当年毛老人家吟诵的“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的绝唱至今还回响在唣家乡。静宁古有成纪、阿阳、德顺之名。近年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斥资百万,于县城中央修伏羲庙一座、成纪文化街一条。静宁人口约40余万,操兰银官话。内部又以县城为中心,有“北里话”、“南里话”之别。县城话近银川而远平凉,语调平缓,词汇土气,极尽此地朴实敦厚之民风……
在平凉,说起曹庄浪、唣静宁人,大概没有几个人不眼红冒酸水的。他们被统称为“山外边人”,但却在“山这边”理直气壮地表达着自个的“母语”。难怪有人慨叹:在红旗街一带,你听到的声音更多的是曹庄浪、唣静宁、恰灵台味的普通话。而在城门坡以下,新民路一带,则是夹杂陕西、河南“佐料”的“平凉普通话”(俗称平普)的天下。由此可见,曹庄浪、唣静宁的语言优势是建立在“强势文化”的大背景下,并且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平凉人在自觉不自觉的懵懂中,有意或无意的接纳了唣静宁、曹庄浪的表达方式,并且将之与“上层建筑”有机的联系到了一起。甚至有人会这样卖派:我有个朋友是唣静宁人呢,就在红旗街的某个大院干事呢!
提起唣静宁,你肯定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唣静宁的烧鸡和锅盔了,至于静宁烧鸡、锅盔为啥好吃,估计很少有人去深究,反正它就是好吃,是“名牌货”。当然,还有静宁的苹果,虽然它是唣静宁人的所谓支柱产业,远销海内外,但它在平凉人心目中的地位还是没有烧鸡、锅盔那样高。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却是一个有趣的对比。
操着上古俚语的唣静宁人,把现在叫“臧”,把已经叫“扩家”,把指甲叫“鸡甲”,把估计叫“吃摸”,把正好叫“安强”……
曾几何时,“半瓶子”和一位爱在《胡麻地》里唱歌的静宁诗人谝闲,他眨巴着一双老鼠眼认真的向我推介:唣这达不光有烧鸡、苹果,也有历史和文化。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静宁生息、繁衍,是传说中 “始画八卦”人文始祖伏羲氏的诞生地。还有那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汉代飞将军李广,他也是唣静宁人……
于是,好熬灌灌茶的静宁人,在浓浓酽酽略带苦涩的品咂中,把怀古的遐想化作口口相传的传奇来演绎,把现代的失落和迷茫写成诗歌来自慰,倒也陶然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