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龄的你啊!
(2015-06-29 16:19:25)
标签:
老年人性格生活趣事杂谈 |
分类: 生活琐记 |
我常看央视的“法治在线”节目,这个节目多少能让人增长一些社会见识。不久前,该节目播放了一个案例:古城西安,短期内连续有十多位老年人失踪,后经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这些老人都是外出锻炼时失踪的,而且他们手上都戴着金戒指。据此侦查破案后,原来是一帮劫匪为了图财,物色到戴金戒指的老人,就上前套近乎说某处有便宜的小鸟、便宜的生活用品卖,然后将心动的老人带领到僻静处杀害,摘下金戒指,再去物色另一个目标。
同龄的你啊!我也是一个已步入老年行列的人,但是不喜欢弄个戒指戴着,咱人穷指头也贱,没那福气。女人戴戒指视为装饰,老爷们戴个那玩意儿,除了显示富贵,好看在哪儿?另外咱还要在电脑上写文和上网,几千块钱的大戒指箍在手指上,不知影响不影响指头的灵活性。没有金戒指,咱还可以放心地出门锻炼身体。
周末清晨,我到小区后面的滨河公园散步,见到有个满嘴黄牙的“游医”到的更早。他在地上铺张破报纸,摆上几个脏瓶子,声称“免费检查”并快速治疗牙病。一位胖老头儿已经张开大嘴,任那人用钳子在嘴里捣腾,鲜血与口水流淌在胸前。冲着“免费检查”,另外七八位男女老人,已经围着排上了队。后来发现,你不交钱、不买人家的所谓“药”,是不行的。
午后,我走出家门,打算去世纪华联超市看看,在小区路上被一个穿牛仔裤的小姑娘拦住。原来,近日有几个人在小区内推销一种净水器,说是自来水经净水器过滤后可以直接饮用,而且味道甘甜,那小姑娘是要请我免费试饮一杯。一位并不算老的老太太,已经“试饮”了两大杯凉水,拍着胸口直说“不得劲”。这净水器已在小区内推销了五天,我看见一些老年人每天都去“试喝”那免费的自来水。
来到超市,看到两路长长的队伍,挤挤拥拥全是我的同龄老头老太太。他们一路在抢购所谓的“降价”甘蔗,一路抢购所谓的“打折”食用油,一个个掂不完,扛不动,累得气喘嘘嘘。有两位老人各买了七八十斤甘蔗,背不动,只好花钱顾车往家里送(加上顾车费,这甘蔗还便宜吗?)看着这些同龄老人,我既愁他们往家搬运的困难,更愁他们将吃掉这些东西的艰巨。就说那两大捆甘蔗,恐怕放烂了也吃不完。
从这里,我感受到一种老年群体的特点:他们行动不便,腿脚迟缓,但对于哪里在卖便宜和降价的东西,信息却相当灵通,相互串连得也快。有两三个人一围一说,便会马上簇拥上去,再不好的东西也会形成抢购。对于商家的所谓“让利”,他们常常深信不疑。
离开超市,我顺路来到火车头体育场。走进大门,迎面看到两位只穿汗衫的老人被五花大绑地坐在一张桌子前,桌后坐着“审案”的人。我快步上前,发现原来是一帮人在卖“身体检测仪”。因为写着“免费试测”、“免费赠药”,因而吸引了一帮老太太。免费试测的,脱掉外衣,用白带子在胸部和腰间缠绕了好几道,再接上仪器线,远看就像被绑一样。药片因是免费服用,排队等待“受绑”的老人们都当场放进嘴里吃了。我仔细看了看,那“身体检测仪”是一种“三无”产品,那红色的药片也无名称,可“被绑”和“待绑”的老人们却显出一种不容质疑的虔诚,每人都当场吞下十几粒药片,占了天大便宜似的笑着。我提醒其中的一位老太太别乱吃药,她竟然生气的回击我;“你懂啥,人家免费呢!”
在供人们活动身体的简易器械旁,一位黑大个中年男人在地上铺了块脏布,布上写着“中国中医名家”的字。旁边围了十几位老年人,其中三人脱光的背上吸附着被称为“火罐”的小瓶子。有一位胖老头,看来已被“治疗”多次,我数他背上留下的红圈多达40余个,而且红圈套叠着红圈,满背都是“奥运五环”和“奥迪”汽车标志。
顺着跑道外环往里走,体育场看台下的小房间都被出租。在一间租房外面,50多位男女老年人坐成一片。他们每人的双眼,都被圆形的黄色胶纸贴住,个个怪兽般地仰面朝天,表情严肃而虔诚,显得十分滑稽。两个男女青年在这里推销一种称为“好视力”的胶纸,声称该胶纸能治愈所有眼疾和视力不佳问题,还能治愈所有脑部疾病。因为是免费试贴,来此贴眼的老人据说天天都很多。此后我每次来这里散步,都能看到许多来贴眼的老人。免费试贴之后,就要老人们花760元钱购买5小盒胶纸。老人们长时间贴住双眼,揭开胶纸后,眼前“金灯”乱窜,猛地一亮,便认为胶纸功效神奇,纷纷购买……
上述见闻,不过是平日所见的平常又平常的现象,这类现象多得不胜枚举。一些老年人作为社会弱者,极其容易被一点点小利小便宜所吸引,所欺骗,于是那些心存不良的人就投其所好,在他们身上打起歪主意,很容易骗到巨额钱财。
提及这类现象,决非贬损同龄的老年人,因为我也是老年人,而是想跟朋友们讨论一下“年龄性格”问题:一个人步入老年,或者接近老年,就一定变得特别的唠叨、罗嗦、敏感、挑剔、计较、贪图小利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会变得这样,而只是部分人随着年龄变老,便逐渐出现这种“老年性格”。问题在于,他们有没意识到、也不承认这样的“老年性格”不仅会引起其他社会成员的反感、家庭其他成员的“心理疲劳”,还会给自身和社会带来不甚和谐的后果。西安发生的老年人被骗被害案,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我有位外地朋友,曾陪并不算老的老伴逛街,中午花4元钱在饭馆喝了两碗稀饭。老伴每当想起这事,就生气地数落朋友说:“咱为啥要花4块钱在街上喝两碗稀饭呢?这4块钱要是买成大米回来自己煮,你说该煮多少碗稀饭?”朋友说,老伴唠叨一次,他就心烦一次。
我喜欢吃米饭,偶尔也买点馒头搭配一下。在外面买馒头,就怕前面有老太太,因为她们总是不顾劝阻,喜欢动手去扒拉,从中挑拣馒头(其实那馒头根本没有什么可挑拣的)。我只要看到她们用手摸过馒头,便顿生反感,这馒头我就不买了。
在菜场买菜,如果是散装的,例如豆角、小菜之类,老年人会翻个底朝天地挑拣,并且边挑、边掐、边剥、边扔。她们买一把青菜,有时也能把一堆青菜翻遍。好好的一份菜,如此一翻腾,已经给糟蹋得不成样子,没有了初时的品质,让人不想再买。不仅如此,有时就为一分钱,老人们能跟菜贩争吵半天,又骂又叫,气得半死。
有一次,我在菜摊上买茄子,只见茄子上面满是疤痕,一问才知道,老太太们买茄子,都用指甲挨个儿掐,把所有茄子都掐一遍(看是老是嫩),最后可能买一个,或者一个也不买。你也掐,她也掐,那些茄子就被掐得疤痕累累。
有一天早晨,一位农村妇女用三轮车拉了一车新鲜的玉米棒子,来到小区附近卖。玉米棒子刚刚成熟,不少人都想买几个尝鲜。结果,几位老太太围了上去,将那车玉米棒子一一剥开外衣,一一用指甲扣掐玉米粒,一一掰掉玉米棒子的前端,有的还用嘴啃啃,尝尝玉米甜不甜。一车玉米棒子被糟蹋过半,其实这几个老太太最后总共只买了6个,而且少给人家8角钱。那位妇女看这车玉米无法再卖了,又气又心疼,蹲在地上掉眼泪。
过了两天,这个妇女与另一个女子结伴而来,又拉来了一些玉米棒子,但是只要有老太太过去,她就坚决不卖。有个老太太上前抓个玉米棒子扔到地上,气咻咻地问:“你咋的不卖给俺呢,欺负俺们老年人?”
我站在一旁,心里就想,如果我是那个卖玉米的妇女,宁愿一个玉米棒子也不卖,我也会拒绝这些老太太。之所以拒绝你,并不是因为你老了。你年轻时可能很漂亮,有文化,很体面,可是现在,你的行为是那么让人生厌。
同龄的你啊!老年人怎样保持一个更加可爱、更能让人接受、更会令人敬重的性情和性格,真的大有文章。人老了,可能成为弱者中的弱者,需要受到百倍的尊重与呵护,但上了年岁的人也需要正视自己心态的弱化,正视这种变化带来的自身弱点,别让人讨厌。
如果我年轻,说出上面这样的话,一定会犯忌讳、会挨老年人的骂。好在自己现在也是老年人了,所以才敢把上述现象和这些话写到这里,以期提醒和自警,以期引起社会和其他人对老年人的关注、理解、爱护和帮助。
写完此文,才想起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巧拉,那就将此文作为一个小小的礼物,用以表达我对其他同龄老年朋友的关爱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