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对象多看一眼为何就看点不断?(图)

标签:
看点城管故事网民监管 |
分类: 时政评论 |
曾有一句感叹语,叫做“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说的是对某些未知事物的惊人发现。然而,对于另一些发展变化中的人和事来说,这句话已不足以表达“吓一跳”之后的延续和结果。因为现实社会中的人和事,有的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问题对象”一旦被公众的眼睛发现,并且稍稍地多看他一眼,其“看点”就会接二连三地暴露出来,令人目不暇接。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最近发生在延安的故事。
起初的6月3日,延安城管执法人员似乎怀有刻骨仇恨,跳起双脚,猛踩商户头部的视频在网上疯传,激起公众的极大义愤,成为第一个“看点”。城市需要良好的秩序和管理,占道经营的行为必须纠正,清理和处罚是应该的,但执法人员的执法必须文明理智,合理合法。人们很难理解:在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圣地,执法人员为什么如此地疯狂和野蛮?
事件发生后,延安方面没有采取及时正确的消解措施,随即产生了第二个“看点”:他们的回应,与其他地方野蛮执法后的回应如出一辙——双脚踩头者是“临时工”。这种回应已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于是公众齐声质问:就算踩人者是临时工,难道临时工就可以野蛮执法吗?让临时工(协管员)充当打手,使用和管理临时工的城管局该当何罪?让临时工充当替罪羊,明显地违反了《劳动法》。
延安城管的野蛮行径和推责回应,把自己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紧接着的6月6日至7日,媒体和网民挖出延安城管系统的诸多丑闻,成为第三个“看点”。例如,延安城管局网站被疑链接色情网点,这样的链接是否在执法之余给城管人员增添了“丰富多彩”的乐趣?又如,城管系统中约1/4的人员属于临时工,城管已有政府编制,为什么要招用这么多临时工?再如,延安城管队员中,有些人是领导安插进来的“关系户”,这种安插的背后存在着什么交易?
官方的抵赖态度,直接推动了第二波舆情的峰值,第四个“看点”接踵而至:在几条破旧街道之间,延安城管竟然拥有独立的办公大厦,楼层高达30层,鹤立鸡群般竖立在宝塔山下、延河之畔。人们质疑:一个只有200多万人口的延安市,如此奢华的大楼是怎么建起来的?是否涉嫌严重超标?在公众的质疑声中,楼顶上面“延安城管”的大牌子被连夜拆除,但这一欲盖弥彰的做法糊弄不了公众,掩盖不了它的“看点”——大楼依旧在,仍然刺扎着公众的眼睛。
正当延安城管欲为大楼辩解之际,市民又在网上爆料了第五个“看点”:在城管局大楼前拍到了该局局长的豪华座驾。这是一辆丰田霸道VX型越野车,这辆公车的最低报价也要45万元,超过了正部级标准。延安乃是国家贫困地区,理当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一个基层城管局长,最多不过是副处级,竟然配属如此豪车,实属过于奢华。
对此,该局工作人员辩称,这辆越野车是从城管局下属三产公司借来的。这一解释,本想自证清白,不料却带出了第六个“看点”:城管局属于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经商办公司不仅违规,而且违法。不难想象,城管开办公司,三产也好,四产也罢,怎么经营大概也无人敢于抵制。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城管局开办公司是谁批准的?他们都经营着什么、是怎么经营的?
面对质疑,该局纪委书记出面编了一个故事,说那辆越野车是中石油长庆油田奖励给城管局的。他说,长庆油田曾发生漏油,污染水库,延安城管局自来水公司全力以赴抢险,长庆油田给城管局奖励了一笔钱,城管局自来水公司就用这笔钱买了一辆丰田霸道车,借给局领导使用……如此云云,这个故事听上去实在是感人肺腑,可是即便故事是真的,违规的下属企业买豪车“借给”上级领导使用就不违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第30条规定:“不得借用、占用下级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业捐赠的车辆。”可见,这个不靠谱的故事,很有点孔乙己“读书人窃书不算偷”的逻辑意味,讲出了延安城管问题的第七个“看点”。
前七个“看点”的风波未平,一段“黄衣女”的视频又暴出了第八个“看点”。延安城管踩头事件的主角为史瑞,而视频中的黄衣女子则为史瑞的妻子郑媛媛,视频爆出“郑媛媛海量不雅照”,引来网友围观。好在不雅照中的女子只是跟郑媛媛的容貌相似,实则跟延安女城管郑媛媛无关。但是,6月13日的《焦点访谈》显示,延安女城管郑媛媛在现场执法中,身穿黄衣,冲锋陷阵,大喊“暴他的头”,辣劲十足。真是“执法打砸抢,上阵夫妻兵”,确实很有“看点”。
为了平息舆论,延安城管可谓挖空心思,结果给自己挖来了第九个“看点”:踩头事件转变为道歉信事件。6月12日端午节那天,一封以城管踩头商户刘国峰的名义至网友的道歉信,在网上抛了出来。道歉信表示,城管打我有一定的道理,打人事件中“我也有一定的责任,希望不要因为这样一个特殊事件否定革命圣地的形象”。道歉信一出,立即引来网友们的质疑:这封官腔浓重的道歉信,是谁替刘国峰写的?当记者前往采访时,仍然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刘国峰表示,道歉信根本不是自己所写,并称身边有延安城管的人日夜看守,不方便多说。对此,《中国青年报》将延安城管的做法称为“绑架式道歉”。
事已至此,真相大白。然而,仅仅过了一天,就出现了第十个“看点”:受害人刘国峰突然“反水”,说道歉信是自己委托别人发布的。6月13日,其“委托人”马某表示,道歉信是他和延安城管监察支队协商之后写的。消息一出,网民们哭笑不得:一封公开的道歉信竟然如此扑朔迷离,它的背后一定有着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酸涩,一定暗藏着诸多难以见人的处心积虑。一个弱势的小人物,陡然被置于风口浪尖,其外部的压力和内心的负荷,是常人很难想象的。
在对待被打商户和公众舆论上,延安城管用足了心思,却始终没有一个坦诚的态度,并时时愚弄着网友的智慧和神经。到目前这止,这可以算是他们最大的一个“看点”。也许,更多的“看点”还没有出来,还会继续。
延安城管的一次野蛮执法,就演绎出这么多“看点”,好像电视连续剧似的,一出出,一幕幕,异彩纷呈,拍案惊奇。他们到底还有多少“故事”值得挖掘,还会有多少“看点”将要出现,现在不得而知。延安城管用脏水洗脸,只会越洗越脏,尚未暴露出的“看点”也许还会继续……
这个典型例子说明,在当下的中国,很多“问题对象”只要被公众多看一眼,就会接二连三地出现“看点”,决非偶然,而是必然。在缺乏有效监管和权力限制的情况下,一些部门、单位和官员早已积累了成堆的问题,只是还没能暴发出“看点”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好比我们过去在农村积肥的土粪堆,一个冬天不去翻晒,里面就会生长繁殖和隐藏牛粪虫、蜈蚣、老鼠、土蛇等各种毒害动物,春天一旦把粪堆挖开,这些令人恶心的东西就会悉数暴露出来。
类似延安城管这样一个“看点”之后扯出一串“看点”的单位,决非个别,还有很多,以前有,今后还会有.
在我们社会,问题单位是这样,问题官员也是这样。重庆官员雷政富,最初的一个“看点”只是一段不雅视频,但追寻着这个“看点”再看,就发现了他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利、一路当官一路贪污受贿等系列腐败“看点”,并且进而扯出多名重庆官员跟同一个女子开房淫乐而被敲诈的“看点”。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原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不过是一支名贵香烟、一个有违常理的笑脸,被网友盯上,多看了他们一眼,随后就被挖出一系列违法乱纪的问题。短短十天之内,杨达才“微笑局长”暴得大名,继而“表哥”称号红遍网络。“双规”之后,他被查出数十块天价名表、大量珍贵文物和说不清来源的巨额存款及现金,原来是个名副其实的贪官。
政府部门的暴力施政,官员的腐败过程,本身就有很多“看点”。
无数的腐败案件,都是从某个偶然的“看点”上挖出的更多、更深的“看点”。这些“看点”,原本就是执政党和政府的丑闻,它说明了治党、治国的败笔,说明了法律和禁令的失灵,说明了人民群众对腐败之风的无奈.唯一令人宽慰的是,好在现在有个网络,广大网民在严格管控中毕竟集聚着许多明亮的眼睛。现在很多官员“表叔”已经不戴手表了,刻意要做深度潜伏,不要被网民盯上。正是如此,网民在监管部门监管无力的情况下,那些捕捉“看点”的锐利眼睛是多么可贵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