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万里无云, 我们小区,
阳光明媚。花园中心的亭子里,一位年轻的美邻少妇,正用自己的母乳喂孩子。这本来是光明正大的事,她却把孩子的脑袋塞进紧身衣衫之内,连同乳房紧紧地包裹在胸前。小家伙大概呼吸不畅,没吸几口就开始挣扎起来。
这事说起来挺费解,有的时尚女孩千方百计地追求裸、透、露,唯恐别人看不见,而本可以大大方方露出来喂孩子的媳妇儿,却不顾孩子吃奶的困难,此地无银三百两地百般掩盖,就像不作为、乱作为的官员在掩盖自己的丑处。唯一可以理解的是,经过了三聚氰胺的毒奶事件,这位年轻媳妇明白了母乳的安全性,终于在摒弃牛奶喂养婴儿方面带了个好头。
地球人都知道,咱们国家今年夏秋之季发生了严重的三聚氰胺事件,除了三鹿牌婴幼儿奶产品添加了三聚氰胺外,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品牌的奶品也检测出了此物,数千名婴幼儿因食用毒奶形成肾结石而住院,有的孩子因此被夺去幼小的生命。现在,这一事件已经被高度重视了,问题产品已经下架了,事件已有权威结论了,责任人员已经严肃查处了,此事已经风平浪静了,上上下下的领导都已高兴了,不识趣的老百姓不该再提此事了。可是,在这位年轻媳妇儿旁边,几位爷爷奶奶却仍在愤愤不平地议论着毒奶事件。这几位曾经也是当官的人,恨恨地骂着现在的当官的,说他们吃着老百姓的干饭,却连孩子们吃的奶粉都没有管好。
也难怪这些爷爷奶奶旧事重提!本人虽然从来享受不了牛奶,
连有牛奶味的点心和糖果都不吃,因而毒牛奶绝对害不上我,可我也认为,问题牛奶的问题并没有完结,许多疑问仍须追究(发扬光大媳妇儿奶孩子的做法后面再说)。
首先,问题牛奶的问题,决不仅仅是三聚氰胺问题。不法分子往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是因为他们首先往鲜牛奶中加注了大量的水,要用三聚氰胺把水变成“奶”。那么,除了三聚氰胺等有毒化学物之外,上市的液态奶中到底有多少水?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后,喝的是奶,还是喝的是水,或是喝的水奶?现在不让添加三聚氰胺了,但对“注水奶”有什么说法和限制?牛奶里还能加注多少水?对此为啥不进行检测并说个明白?企业老板们以水充奶赚了多少黑心钱?
另外,曾有媒体暗访报道,一些奶企业生产出厂的牛奶,不仅添加了三聚氰胺,而且还添加了防腐剂和多种抗生素,
甚至添加早就停用的土霉素。例如,一些企业开着汽车跑到千里之外的地方抢购原奶,如不大量添加防腐剂和抗生素,原奶在长途运输中肯定会腐败。那么,添加这些东西,除了延长防腐效果,还有什么其他作用和目的?经年累月地喝着这样的牛奶,喝进去那么多抗生素,虽然不像三聚氰胺那样很快致病和死人,可对婴幼儿来说,这该是多么巨大的潜在危害!对此,国家部门查处三聚氰胺的问题,为什么不同时查查牛奶中的其他问题,并且一并说个明白?
另外,近几个月里一抓牛奶问题,好像其他食品都“干净”了似的,几乎无人去抓,也不提起。结果,毒牛奶事件刚过,就接连发生了剌五加注射液等药物致死人命的事件。还有,
有些食品、药品的卫生安全标准,其他国家一百年就有了,可我们泱泱大国竟然至今没有、也不抓紧制定,纳税人供养着的那些职能部门及其官员不知每天在干啥?每天都在斗地主,看美女?
我们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早已成为政府部门、管理部门、执法机关心知肚明的公开秘密,只有哪里死了人、酿成了无法掩盖的重大事件,才去处理,而且处理的时候还自诩多么“高度重视”,多么“对人民高度负责”。其实,我们说这是“头疼医头,脚痛治脚”都高抬了他们!
例如前年,鄙人在“思达超市”买了一瓶河南民权葡萄酒,回家尝了一口,跟马尿似的苦涩。第二天中午,中央电视台的“质检报告”报道,河南民权几十家葡萄酒厂都没有用过一粒葡萄。这些国有、民营企业都跟孙悟空似的,念声坑害消费者的咒语,再下点药,自来水就源源不断地变成了“葡萄酒”。类似种种问题,当地的政府部门、管理部门都是瞎子么?现在,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和<质检报告>都不让调查并报道食品安全黑幕了,瞎子更瞎了,老百姓休得多嘴了。
由此可见,牛奶中的三聚氰胺,眼下可能没人敢再添加了,但谁敢说今后就无人敢添加?谁敢说不添加三聚氰胺就无人敢添加别的什么玩意儿?有些食品的国家标准,
竟然还允许添加不能吃的玩意呢!例如,
面粉就允许添加所谓不超标的增白莹光济和滑石粉。所以,治奶也好,治酒也好,治其他食品药品也好,必须首先治吏、首先惩治政府部门、管理部门、执法机关及其官员的不作为与乱作为。
上述种种,
说到底,牛奶还是不如人奶保险,尤其不如孩子吃自己妈妈的奶保险。所以,我想劝告咱媳妇们,为了咱孙子们的健康和安全,你就大大方方地给孩子喂奶吧!
2008年10月23日(星期四)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