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制度如器,执器在人(原创)

(2025-06-26 22:45:05)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吾思吾道
制度如器,执器在人(原创)

这几年看了不少历史和历史书。比如《资治通鉴》说,曹操担任魏国公的时候,曹操不信任宦官,也不信任家里的兄弟子侄辈,他信任刘放,孙资等秘书。就是中书令和中书监,后来的中书省就是从这来的。

制度如器,执器在人(原创)

我们借这个事来说一个问题。在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制度,是根据前朝的政治弊端去改变一些制度,比如前面说的曹操,再比如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针对前朝武将跋扈的痼疾,还有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改为内阁等等,不一而足。

 

在我看来了,这些宦官制度也好,中书令也好,还是丞相也罢,这些位置上都有杰出的人才,也有权高位重谋取私利,犯上作乱的。比如作为宦官的郑和下西洋,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也有赵高等这些作恶多端的宦官。既有名相房玄龄杜如晦,也有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那么我觉得归根结底并不在宦官制度,丞相制度,或者某些制度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在同一种制度下既有杰出人才也有恶贯满盈,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快有30年了,历史制度与人性的永恒命题,同一制度框架下既能诞生房玄龄、郑和这样的贤能,也能催生赵高、李林甫这样的祸患。

 

“人”是历史的发动机,“制度”是方向盘和刹车系统。发动机的性能决定了高度和速度,方向盘和刹车其实都是工具,工具只存在好不好用,顺手不顺手。

 

因此,制度这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关键是看谁用,怎么用?就像菜刀,菜刀只是厨房的工具,但是菜刀有时也可以被用来杀人,当厨师用来做菜它就是菜刀,歹徒用来行凶,这就是杀人的凶器,这是菜刀的问题吗?

 

1制度本无善恶

 

菜刀的存在价值由使用者定义,丞相制、内阁制、中书省、科举制本身也只是政治权力的“容器”。朱元璋废除丞相,本质上不是否定“丞相”这个工具,而是认为元朝丞相权力过大(如脱脱)威胁皇权,于是将工具改造成更易控制的形态(内阁)。曹操启用寒门秘书(刘放、孙资),是用新工具(中书机构)替代旧工具(宦官和宗室),核心目的是更高效地贯彻自己的意志。

 

2. 使用者的三重维度:权力、能力、德性

 

一把菜刀在不同人手中产生天壤之别的结果,源于使用者的三重特质:

维度

正面范例

反面范例

工具效能

权力合法性

唐太宗(君臣共治)

秦二世(篡位疑云)

决定工具能否被社会接受

能力适配性

张居正(善用内阁推改革)

崇祯(17年换50相自毁长城)

决定工具能否发挥设计功能

德性约束力

魏徵(以谏官身份匡正君过)

李林甫(扭曲言路闭塞圣听)

决定工具是否滑向暴虐腐败

 

同一套唐代三省六部制,在房玄龄手中是贞观之治的基石,在李林甫手中却成了党争工具;同样的司礼监秉笔太监职位,郑和用来开拓海洋文明,魏忠贤却用来制造“九千岁”之祸。

 

3系统的复杂性

 

丞相、中书省、内阁、军机处……这些工具在历史中彼此替代,本质是皇权在不断寻找更易操控的新工具(如朱元璋用内阁取代丞相);唐玄宗前期用姚崇、宋璟为相(善用工具),开创开元盛世;后期用李林甫、杨国忠(滥用工具),引发安史之乱。

 

同一套制度框架下,因使用者不同导致系统从有序走向崩溃;宋代设枢密院分宰相军权,本为制衡,却导致军政效率低下。这揭示:工具越复杂,越依赖使用者的协调智慧——而人性往往难以驾驭精密系统。

 

经过30年的思考已抵达历史的深邃之处——制度兴衰的表象下,跃动的永远是鲜活的人性。那些被《资治通鉴》记载的治乱循环,不过是同一把菜刀在圣贤与枭雄手中流转时,折射出的文明光影。

 

制度是死的框架,人是活的灵魂。菜刀不会自己切菜,也不会自己杀人;一切取决于握刀的手,和那颗驱动手的心。王阳明所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再好的制度,若执刀者心中无苍生、无敬畏,工具终将沦为凶器。终极答案在人心。

 

“制度如器,执器在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