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代变迁中的教育感慨(原创)

(2025-06-24 21:23:10)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吾思吾道
时代变迁中的教育感慨(原创)

天,高考的分数出来了,我却想到了一首儿歌:

 

小嘛小儿郎

背着那书包进学堂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那先生骂我懒哪

没有学问

无脸见爹娘

郎里格郎里格郎里格郎

没有学问

无脸见爹娘

小嘛小儿朗

背着那书包进学堂

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

只为穷人要翻身哪

不受人欺负

为不做牛和羊

郎里格郎里格郎里格郎

……


这首《小二郎》是上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儿歌,差不多60后、70后乃至80后们都是耳熟能详的,人人都可以脱口而出。

 

小么小儿郎呀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风雨吹,不怕那太阳晒,只怕先生骂我懒那,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那时候上学堂是少数人的特权,书包里装的不只是课本,更是跳出农门的希望。所以不怕风雨晒,只怕先生骂的背后,是对知识的敬畏,更是对改变命运的渴望。过去物资匮乏时,一个书包、一堂课都是珍贵礼物。

 

如今九年义务教育早已普及,有书读变成了必须读。可当读书从改变命运的梯子变成了社会竞争的入场券,味道就变了。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学校怕升学率掉队,孩子被夹在中间,原本该是求知的旅程,慢慢变成了"赶考"的战场。

 

这不是某个人的错,而是社会发展阶段里,资源焦虑、阶层流动压力在教育场域的投射——就像当年人们挤在煤油灯下写作业,现在的孩子守着平板电脑刷题,形式变了,那份不能落后的紧迫感,成为了必须优秀的枷锁,童年的探索欲便让位于焦虑感

 

人们天天喊啊,太卷了。孩子们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失去了和大自然的接触,失去了大量自由自在的玩耍。哈哈,人啊,永远都是这样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当我们把教育异化为争夺资源的工具时,反而忘了它最本真的样子——是点燃对世界的好奇,是培养面对生活的能力,是塑造完整的人格。

 

或许我们可以试着退一步,家长少点剧场效应的焦虑,多给孩子留些无所事事的时间;学校少点标准化的考核,多些个性化的探索;社会少点唯分数论的标签,多些对多元成功的包容。就像我们小时候,书包里装的是课本和泥土,现在的孩子,也可以背着书包,装下星星、蝉鸣和伙伴的笑声。

 

时代的车轮不会倒转,但教育的温度可以调整。当年那一代人用不怕风雨晒的坚韧托举了今天的教育普及,现在这一代或许该用守护童真的智慧,让教育既有方向又有温度。毕竟,最好的成长,从来不是考高分的单一赛道,而是成为自己的辽阔天地。

 

这个世界就像钟摆一样,不停地从左到右,再从左到右的摆动着。摆到左边的时候呢想要右边的东西,好,当钟摆终于到了右边,大家都能得到右边的东西的时候呢,人们又开始向往左边的事情了,人的欲望永远在矛盾中无法满足。人永远欲壑难填。当然,社会的进步也正是人不断地制造更多的欲望,去实现它,这个社会才会永远往前走,向前发展

 

饥荒年代渴望饱食(向左摆) 过剩时代追求轻断食(向右摆);文盲社会推崇知识(左) 信息爆炸时代向往数字戒断(右);如庄子所言: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 我们总在填补一种匮乏时,制造出新的匮乏。每一次钟摆震荡,都是文明在寻找动态平衡点的努力。物质与精神的永恒追逐。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那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类始终在欲望的河流中往复横渡。永不满足的欲望,既是诅咒也是文明的火种,就像普罗米修斯盗来的天火,既温暖人间又灼伤手指。

 

人类始终在欲望的钟摆中寻找平衡。或许真正的进步不在于消灭摆动,而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将目光投向星辰大海,让钟摆的摆动成为文明跃迁的节拍器。钟摆的永恒之美,恰在于它永不静止的律动——这或许正是生命与文明最动人的注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