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一中,正谊明道——千年文脉铸就的书香雅苑(原创)

(2025-04-15 22:29:59)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吾思吾道
苏州一中,正谊明道 
——千年文脉铸就的书香雅苑(原创)

草桥烟雨润百年,姑苏文脉此中藏。在平江古巷与沧浪亭的晨昏交替间,一座青砖黛瓦的学府静立百年,这就是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学校在古城中心的草桥堍奠基创立,初创时,校名为“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而追溯学校办学渊源,远可追寻至创办于1805年(清嘉庆十年)的正谊书院,近可追寻至1901年(清光绪27年)由正谊书院改办的苏州府中学堂。现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正谊书院是两江总督铁保偕同江苏巡抚汪志伊,以沧浪亭畔的可园及白云精舍为院址而创办的。正谊书院以“义”、“正”为治学之道,谋求达到“培养士气,正人心”的教育效果与社会影响。正谊书院的历任掌院人,包括吴颐、吴廷辉、翁心存(翁同龢之父)、冯桂芬等,其中冯桂芬著有《校邠庐抗议》,林则徐曾在书院讲学。

 

正谊书院曾是一所在苏城、江南乃至在全国都产生较大影响的著名书院。道光十二年(1832),道光皇帝御笔廻苏州正谊书院“正谊明道”金圆,以嘉奖正谊书院领清嘉学风之先及取得的显著办学育人功绩。校训“正谊明道”传承至今。

苏州一中,正谊明道——千年文脉铸就的书香雅苑(原创)

正谊明道:指做人做事要义正道明,要合于道德规范,不要计较眼前的功利,不谋私。

 

190111月,时任江苏巡抚聂缉渠依据朝廷发布的《兴学诏书》,将正谊书院改办为苏州府中学堂。1912年苏州府中学堂撤销并入吴县县立第一中学。1952年与苏南苏州中学初中部合并,搬迁至草桥,校名为苏州市第一中学。2016年与苏州市第二高级中学等合并,更名为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

 

学校大门矗立在古城闹中取静的公园路上,大门左侧敦品励学,右侧敬业乐群,门柱上嵌刻着叶圣陶题写的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

苏州一中,正谊明道——千年文脉铸就的书香雅苑(原创)
 

步入校门,便见一方碧水曲池,池中锦鲤曳尾,搅碎水面倒映的飞檐翘角。池畔立着正谊明道牌坊。两侧青砖黛瓦的垂花门楣下,是民国建筑风格的教学楼,左边桂芬楼,右侧同愈楼和颉刚楼。

 

正谊广场的百年银杏下,廿周纪念塔和“一代师表”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石像。当年叶圣陶先生负笈求学时,常在此捧卷诵读,银杏树下至今留有学子们代代相传的温润光泽。春日的紫藤如瀑垂落亭檐,秋时的丹桂暗香萦绕回廊,四时景致皆成天然课堂,见证着"生活即教育"的哲思在此生根。

苏州一中,正谊明道——千年文脉铸就的书香雅苑(原创)

苏州一中,正谊明道——千年文脉铸就的书香雅苑(原创)

步入校园东北隅的紫藤苑,未及近前,馥郁花香已裹挟着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株誉为为“吴中第一藤”的宋代古木,历经800余年风雨,让这株虬曲如龙的紫藤成为姑苏城最年长的“活文物”。

 

(校史馆记载:2002年,苏州绿化部门对我市古树名木作普查,认定苏州市一中校园内的被誉为“吴中第一藤”的古藤藤龄达810余年之久。2007年夏,在对苏州古树名木进行普查时,经比对考证,苏州一中的紫藤干径达72.3厘米,既大于原称全国之最的上海市闵行“古藤园”的紫藤(干径为52.5厘米);又大于2005年发现的位于湖北省保康县马良镇曾家垭村的全国新“紫藤王”(干径为57厘米),当属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藤”。)

 

主干虬曲如苍龙盘踞,斑驳的树皮间仍迸发着蓬勃生机。藤冠遮荫逾百平方米,暮春时节,万千花穗垂若璎珞,紫中透蓝,灿若云霞,与白墙黛瓦的古典院落相映成趣。清代诗人笔下“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的意境,在此化作触手可及的现实。

 

……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苏州一中,正谊明道——千年文脉铸就的书香雅苑(原创)

苏州一中,正谊明道——千年文脉铸就的书香雅苑(原创)

苏州一中,正谊明道——千年文脉铸就的书香雅苑(原创)
 

紫藤架下的青石板上,镌刻着叶圣陶手书的《紫藤》诗:"蒙茸一架自成林,窈窕繁葩灼暮阴"。这位从草桥中学走出的文学大家,将紫藤的柔美与坚韧化作永恒的文字。每年此时,石阶上总会摆满学子们带来的素描本,铅笔与宣纸摩擦的沙沙声,与紫藤花坠地的簌簌声交织成奇妙的和弦。

 

穿过月洞门,豁然现出中西合璧的校史馆——圣陶讲堂和俊镛楼,学校秉承“正谊明道”校训,坚持“为和谐发展而教育”办学理念,秉持“自加压力、自主发展”办学神,实践“传承百年办学传统、深耕圣陶教育思想、推进学校转型创新、共建师生精神家园”办学思路,确立“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身心和谐、习惯良好的现代栋梁之才”培养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彰显“为人生而教育”的办学境界和教育情怀。

 

名家掌校、名师执教、名人辈出,是苏州一中办学百十年来的显著特点。学校早期掌政者王同愈、蔡俊镛、袁希洛、汪家玉等,均社会贤达。早期教员中,吕叔湘、张闻天、匡亚明等,均大家学者。百十年来,更走出了叶圣陶、顾颉刚、顾廷龙、华南圭、叶楚伧、唐纳、陆宗卿、陈大元、阮仪三、陆文夫等文化英杰和三十一位两院院士及一大批科学家、专家、学者、艺术家。

苏州一中,正谊明道——千年文脉铸就的书香雅苑(原创)

以及著名影星刘嘉玲、韩雪,当红外交官、学者高志凯,曾为邓小平、赵紫阳、胡耀邦、李先念、杨尚昆等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

 

这座走过三个世纪的学府,始终保持着《园冶》"巧于因借"的智慧:可园荷池倒映着卫星接收器的银光,忠王府围墙外传来纳米缂丝机的梭声。当平江路的评弹穿过银杏树荫,落在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声纹识别系统上时,我们方知文化传承原是条奔涌的长河——正谊书院的青砖是它的河床,学古堂的晨钟是它的涟漪,而今日少年的代码,正书写着新的《姑苏繁华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