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之道和人之道的论述(原创)

(2024-07-19 13:03:41)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吾思吾道
天之道和人之道的论述(原创)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 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

 

它的真正意义是说,天地没有仁爱和偏爱,对待万事万物都像对待刍狗一般,任凭其自然生长,自生自灭。这恰恰就是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的另一种解释,不去干预,不加干涉,全凭自主。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天地,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它空虚而永不会枯竭,越鼓动就越能形成风。表面看来,风箱是被人为控制的,但看其本质,风箱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它始终以“中轴”为基准转动,从不会跳出它所固有的规律之外,这就是无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颁布的政令越多,反而更加使人迷惑,倒不如守于心中,保持虚静。老子认为,治理国家不需要太多法令,让百姓在其规律之内自行发展,反而会使政治更加清明,管理更加简单。天地和圣人都是公平公正的,一切随其自然,不会帮助谁,也不会惩罚谁。

 

怎么理解老子的这个思想呢?我们以前都会认为狼吃羊太可恨了,羊是弱者,我们应该帮助弱者,要消灭狼。后来经过有段时间,大家发现狼被人类消灭了或者大幅度减少了,羊也被人类保护好了,但事实并非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狼没了,羊没了天敌就大量的繁殖,然后羊繁殖的过多,草被羊吃了干干净净,反而是沙漠化了,整个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了。大自然是有一个很大生物链,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其实是个正循环。

 

狼被消灭了,羊就大量繁殖,导致草就全部吃光,草吃光了成了沙漠化,羊没有草也都死了。这个生物链正循环是一环扣着一环的,如果特意去打破某个一环,那么整个大自然的正循环都被破坏了。所以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正是体现了大自然最大的公平和平衡能力,比如。如此这样,这个循环就能不断地循环往复的持续下去

 

那么,我们再接着老子的另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这句话又该怎么理解呢?不是自相矛盾了么?

 

天道就是一个像水一样的平衡器,水永远在一个器皿里是平衡的,那里多就会流向少的地方,把低洼的部分填平。那么人之道呢?不是损不足而奉有余么?多的人拿的更多,还要从少的人那里抢夺,这不合理的!

 

老子说,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西方社会也有相似的话,一个是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这话源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相同的。那么,这是不是太不合理了!从表面上看起来确实非常不合理,但这就是人性问题。如果把它上升到天道的概念就好理解了。正是因为人性问题就决定了“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老子只是高度概括和总结到位了。

 

那么这些方面就决定了为什么有历史周期,因为人性问题,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导致了王朝的崩溃和颠覆。

 

有人就要问了,这样就好吗?我的回答就是:既不好,又好!这句话感觉挺矛盾对吧,是的,不好是什么呢?

 

因为人性问题的存在,导致财富越来越集中,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最终的结局就是王朝的覆灭。这是无解的,不用去想怎么解决人性问题,怎么解救王朝覆灭问题,都是徒劳的,所有的事情只是延长时间而已,最终还是要覆灭的。

 

那么好的方面是什么呢?就是推动了人类进化,和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

 

人们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终极梦想,就是解决贫富不均问题。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有个社会,发展到了人人都有一个亿的财富,那么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那最终一定会是绝大部的人,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吃喝玩乐,不思进取,人人都是寄生虫一样的生活。这个社会就会像一潭死水一样,静止了。

 

人类社会的王朝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就像大自然中的生物链那样,形成一个循环,只有不断地循环,这个社会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这是大自然的一环。生物链中的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逻辑是一样。

 

肉弱强食看起来非常不好,它的合理性就是淘汰弱的,留下强者,延续生命,这个循环才能不断地继续循环下去。王朝的覆灭就是一个王朝存在到一定程度,就会被后来的赶超,只有不断地有先进淘汰落后的,这个世界才会不断地循环,不断的进步,不断地发展。这既是人道又是天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