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闲聊 |
分类: 杂 |
离开呼和浩特很多年了,从祖国的中心城市回到偏远的小地方,以前司空见惯的事情,开始变得特别刺目。
说起来,也算是首府城市,所有国际化的连锁店在那里都有分店。原本在北京上海都能享受到的服务,到了这儿,就忍气吞声。说到底,营业员服务生还得是本地人。2月14情人节那天,我和乐乐逛商场,临时在上岛咖啡坐一下,歇一会儿,要杯咖啡。从坐在那里开始,服务员就说,我们5点要清场了,只能点情侣二人套餐,其它一概不售卖,不是暗示而是明白无误的说,你们点的咖啡时间太长,还有十分钟就5点了,我们不提供,我们只好点很快的咖啡。然后,5点到了,借着乐乐得黑口黑面,我们看着他们把其他客人“请”出去,让整个大厅空荡起来。5点到了,不是没有客人来,而是来一拨,服务生拦在门口,强制性的要求点情侣餐,于是,走一拨,我们耗了半个多小时,就为看他们到底有没有生意,结果,直到我们离开,也没有一桌有人,每个位子都好看,浪漫,就是为情侣准备,让我想起《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我们临走把服务生叫来,给他们算了算账,赶走的客人至少5桌,随便要点什么,都算是卖出去3个套餐了。也不知道他们经理是为了赔钱还是干嘛。可笑的是,服务员异说5点清场,其他顾客都乖乖走了。奇哉怪也。
更让人想不通的,一个小城市,人均收入充其量1000,最多的在本地工作的人也就是3000多,在网上有一个对比,在北京挣5000一个月的,在呼和浩特相当于一个月1700。结果呢,名牌人人穿,一件衣服一千往上的是多数,不打折。有些休闲品牌,北京上海都促销5折了,这儿,原价,还是去年的款。买的人还特别多。几乎一家一辆车,交通混乱,出租车司机比谁都大牌,到点儿就交车,多一趟不拉,什么火车站,商业区,不去。要知道呼和浩特整个市区都没有海淀一个区大。从东跑到西超不过20块。所谓的堵车,也就是行使缓慢。
再说回来,一次上厕所,听见隔壁一个女人用非常地道的本地方言嚣张的打电话,说:“额(我)才不找你呢,你就想着花额的钱,额只跟有钱的人搞(谈对象),你没钱就别来找额了……”我想这恐怕也得长出个什么样子来让她这么有自信的说话。出来一看,长的跟根烤红薯似的,我和乐乐说,她说的有钱人是什么意思,多有钱算有钱,恐怕也要500万吧,要是真有500万,找她这样的,品味也算是很独特了。于是乎,想到那些骗婚的广告,张口闭口就是温柔贤惠善解人意,找他们的还都是大老板,有车有房,我原来还奇怪怎么会有人相信这种话。现在看,不信才怪呢,长成红薯还觉得自己特有条件呢。
打车的时候,我们说起北京三里屯,司机立刻说,那地方,两三个人就得一万一晚上吧?我和乐乐吓了一跳,我说三里屯一条街呢,都这样,一晚上能开张的有几家?司机想了想说,那也得3、4千。我无语,其实花个3、4百就有吃有喝了,我没说,这个就是所有在这里生活的人对北京这样大都市的想象,殊不知,其实比当地还便宜。如果关心一下物价,瓜果蔬菜,北京比呼和浩特既新鲜又便宜,想不通的是,呼和本地的梦牛伊利竟然比北京的贵,差不多和上海一个价,要知道上海自己没有牛奶,运费高。还有内蒙的羊肉,在北京买也比呼和便宜,还新鲜。
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有人说从美国回来的海龟们是多么的土,没见过北京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没想到祖国人们消费如此之高,这么多有钱人,这么多奢侈品,感叹祖国经济繁荣,写这个的人想来十分得意,如同报了仇,解了恨。在小地方久了,生怕被人瞧不起,愣是要打肿脸,显得自己有能力,见过世面。
巴尔扎克一生就想做贵族,最终和一个贵族的遗孀结婚,获得了贵族的称号,每次参加上流社会聚会,人家依然一眼辨认出他的假贵族身份,就是因为他一身都是名贵的崭新的衣服,并且趾高气昂。
古今中外,皆如此。
前一篇:到底是谁的幸福----幸福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