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面貌总是一样,使得我一周以来没有任何关于上海的认同感,生活没有变化,期待中的和预料外的统统没有发生,一开始就已经按部就班。在校园里,日常生活与这个城市的关系就更小了,频频用手机联系那些远在北京的关系,也毫无长途话费的心理负担。等意识到了,大把的钱已经送给了上海电信。
不过也有些不同,陪妈妈姥姥二姨这一家子娘子军去东方明珠看看,出来时候已经晚了,而且大家都累了,想打个车,才领教了上海的出租车是多么牛,明明是空车,你招手他偏不停,目视前方,大义凛然的从众多招手的人群中穿梭而过。我就纳闷了,要是因为特殊情况不可能每辆车都如此,如果是钱多不稀罕挣就不必出来开车,要是怕堵车(我不了解上海交通大概晚上十点也是堵车的)那就别到这种游客众多的地方来,难道是选秀后遗症,在体会一下众人招手,我自岿然不动的明星感觉?反正我想不明白,也许有人能想明白,麻烦你也不用告诉我了。反正不好的印象已经留下来了。
我还不掩饰的说,我原来对上海就没有什么憧憬,就是没印象,后来知道自己要去上海上学,忽然就有了一点印象,我知道这种印象来自于某种想象,而这种印象的褒贬则以我的情绪为转移。老老实实地说我不是主动来的,所以负面情绪占主导也是情有可原。所以,现就打了叉,然后的事情也就是不断的验证这个叉到底有多差。
妈妈在上海的几天正是梅雨季节的最后几天,走的那天除了太阳,之后就一直是太阳,像北京9月初的天气。我原来一直在北方,春秋的气候很好也很短,还来不及感受就急急忙忙地进入夏冬,炎热寒冷。现在好好享受一下漫长的春秋,这大概是唯一的幸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