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诗歌中的意象进行补充

(2006-07-27 19:05:55)
对前一篇文章关于诗歌写作的补充。
有关于意象。
 
如海子,他的诗里出现父亲,家,麦子,黄土,等等概念不是简单的这个词,而要在由他所有的诗歌共同建立以来的意象群中理解,这些本身就是意象,是比喻。在于坚的诗里这些词就是这些词,当他要比喻的时候会告诉你在比喻。

不是说完全不比喻,只是说如海子北岛,要读懂他们的一首诗,必须读过他至少30首诗,才知道他在诗里说到黑暗是什么意思,说到大海是什么意思,说到姐姐是什么意思,他们把这些词重新定位了。在于坚等人诗中,你只读这一首也能明白几乎每一个词是什么意思,整体是什么意思,他的比喻和象征会在这一首诗里完成并且完整。比如说到父亲,如果他要用父亲指代或者象征一个事物,他会在这一首诗里实现,而不是一开始就已经是象征了。比如沈浩波关于父亲的一首长诗。

确切的说我赞成口语诗,因为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读诗的人都受过良好的甚至专业的阅读训练,并且读过这个诗人若干首诗,这是一种歧视,诗歌面前应该人人平等。这也是多年来读诗的人越来越少的一个原因,大家都觉得读不懂,诗歌也只好在象牙塔里顾影自怜。
这很难,但是难不是我们不这样尝试的理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