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读直白文章,说明思维能力下降
http://wx3/large/48c3ab9fgy1fc3xkvj7tsj20cg08c3yt.jpg
(增加一些阅读难度,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接触网络及自媒体文字久了多了,特别是通过观察阅读量、网友留言或评论,就发现一些隐匿其后的现象。新闻写作讲究“导语”“主体”“结尾”等,而在不少自媒体文章这里没有,有的是“一竿子插到底”,文字直白,没有结构,更谈不上“三段式”,有点“四不像”,一件事说到底文章也就写完了。可是这类文章却有不少阅读量。
这几乎成为今天汉字文章的套路。像小学生写作文,平铺直叙,知识量少得可怜,文采更不用说。这是件很麻烦的事。因为久而久之,这类文章别说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难以实现,就是自身发展也很难说。传统媒体从业者大多经过专业学习或培训,根据我的经验与观察,他们一般不会与这类写作者为伍。
前几日我有篇文字受到网友点赞,说我旁征博引,词汇量大。我表示感谢的同时心里也清楚:在自媒体写作,我尽可能“贴近”读者,尽可能折中,即少用或不用晦涩字词,把文字写得通俗易懂。虽然不情愿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哪怕暂时委曲求全。否则就会影响推荐和阅读量。
http://wx2/large/48c3ab9fgy1fc3xlcr6ezj20cg08awew.jpg
(少一些直白文字,可以感受中国汉字的美妙与韵味)
是可惜了中国这么美妙的汉字和丰富多彩的词汇。对于汉字简化,我其实一直持保留态度。在我看来,即便简化也要在小学或中学教育中,结合古文学习开设繁体字课程,如果为书写简便,至少应该能让学生辨识。经过两三次汉字简化,中国汉字中那些“通假”“象形”“意会”“形声”等等美妙富有内涵的意味几乎不复存在。所以有人为此就编了顺口溜,叫“采(採)花不用手,相爱(愛)何必献真心?白猫(貓)黑猪(豬)皆属狗,老板(闆)原是木头人。”等等。
简化汉字初衷是为了扫盲,普及文化知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就是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障碍。因为多数古籍都是繁体字。而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就会出现文化断层等问题。随着网络和自媒体发展,再用这种简化了的汉字写直白的文章,就更少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彩。
这些还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是,有些写作者,为了满足读者的轻松阅读,就会刻意写得直白;而有些写作者因为本身知识积累不足,很容易写直白。长此以往,写作者与读者的思维都会变得直白而简单。因为写作是脑力劳动,需要思考、创造和创新。就事论事写文章,自然会减少思考时间。可想而知,未来中国人会有什么样的思维能力。网络“喷子”的产生,不能不说与此有关。
http://wx3/large/48c3ab9fgy1fc3xlsr6koj20cg0880sy.jpg
(每篇文字里都尽可能多一些知识量,同样可以提升思维能力)
进一步分析看,之所以出现这类现象,除了写作者图省事或没有能力写有深度文章,为了获得更多阅读量之外,一些自媒体平台也提供了这种可能。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大数据也不例外,在减少人力编辑的同时,也会生产大量类似于直白的垃圾文章。“碎片化”写作与阅读也与此有关。
事实上,不完全是网络自媒体,一些出版社出版的纸质读物,也存在文字直白问题。比如有些小说,无非是把情节编得离奇些,加一些悬念,一个故事说到底,少有横向纵向伸展,要么就是追求文辞优美、语句流畅。我读过一两位红极一时的青春作家的文字,这类问题或多或少地出现于其中。
还是一位智者说得好,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才是有希望和伟大的民族。在汉字写作中适当增加些难度,多点思考余地,对写作者对读者都会有益无害。因为在此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阅读与思考的快乐。或许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更多人愿意创造和创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2017/1/26
【图片来自网络。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阅读:http://www.toutiao.com/i6379764541563077122/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FXMBZi7
加载中,请稍候......